分享

跟尤虎学中医系列 第二集什么是“气”(下)

 龙行天下之龙一 2016-09-27

 

讲完了“构成”,让我们再来看另一个关键词“维持”

 

凡是能够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也都归为“气”。

 

请问,人活着需要什么?

空气、水、食物……

没错,以上这些确实是人体所必须的,但大家还忽略了一个我认为最重要的,那就是阳光

 

明代医家张景岳说过这样一句话:“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

 

万物生长靠太阳。对于地球上的生命而言,我们的能量全都来源于太阳。《黄帝内经》甚至在夏季养生中提到“无厌于日”。这其实是在说明晒太阳的重要性。

欧美人,主要指白色人种非常喜欢晒太阳,而我们中国人最怕晒太阳。

 

在人类没有直立行走以前,人的腰背部是冲着太阳的,人的胸腹部是对着地面的,中医据此认为人体腰背属阳,胸腹部属阴

看过武侠小说或影视剧的朋友都知道,要想成为大侠必须首先打通任督二脉。其实督脉就在我们的腰背部的正中线上,任脉就在胸腹部的正中线上。

 

中医认为督脉总督人体一身之阳气,任脉总任人体一身之阴气。

 

所以,人若想保持健康,必须让腰背部保持温暖,腰背部也就是最适合晒太阳的地方。

 

如果大家看一下经络图,你就会发现,腰背部中正是总管一身阳气的督脉,在督脉旁边的经脉都被叫做“足太阳膀胱经”,请注意“太阳”二字。古人将腰背部的经脉叫做“太阳”,可见保护其阳气的重要性。

 

其实,不用说夏天,只要是阳光比较强的时候,中国人总是会打起遮阳伞,生怕被晒黑。如果你学过中医,你就会知道黑色五行属水,对应人体的肾,皮肤适度的黑色反而是肾气强的表现。

 

说完了阳光,我们谈谈另一个大家须臾离不开的东西——空气。不管这个人的生命力有多顽强,只要没有空气,或者说是氧气,这个人很快就没了。所以说,人活一口气,就是这个意思。

 

在医院里,不管什么危机的情况发生,最简单的治疗就是吸氧。

 

请大家注意一下“氧气”“氧”这个字。“气”的下面是“羊”。我们古人造字,通常同音字意思相近,这个“羊”同“太阳”的“阳”意思同音所以意思也接近,我们可以认为就是通“太阳”的“阳”,也就是阳气。人的生命是以阳气为主导的,活人和死人的差别就是有没有阳气。

 

好,认识了空气的重要性之后,我们应该怎样应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去呢?

 

我从小练习陈氏太极拳,其实不管什么拳术,都有同样的要求,那就是“气沉丹田”

 

什么叫“气沉丹田”?其实很简单,说白了就是腹式呼吸。

 

什么是腹式呼吸?吸气的时候肚子鼓起来,呼气的时候肚子瘪下去,中间可以停顿几秒,可以用鼻子吸气,用鼻子或嘴巴呼气。

 

腹式呼吸的要点就是四个字:深、长、细、匀。

 

所谓“深”,就是让呼吸保持一定的深度;所谓“长”,就是尽量延长每次呼吸的时间,包括暂停的时间;所谓“细”,就是放慢呼吸的时间,尤其是和缓地呼气;所谓“匀”,就是调节每次呼吸的深度与节律,尽可能地保持一致。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腹式呼吸的方法得到充足的氧气,通过膈肌的运动对内在的脏腑有类按摩作用,腹部的起伏对上面的9条经脉也有很好的疏通作用。总之,腹式呼吸对人体的益处极大,详细内容大家可以查阅祝总骧教授的“312经络锻炼法”,其中的1”就是指腹式呼吸。

 

关于空气,我还想谈谈最近的雾霾。

雾霾本质上是一种自然的天气现象,只不过人为因素会加重其污染。这在前面已经讲过了。

 

雾霾天气口罩热销,问题是,越是高级的口罩,密封越严格,其阻挡灰尘和细菌的能力就越强,对人体来说也就更安全,但这个观点其实也是存在一定的误区的。

 

人类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周围布满了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太干净的环境对人体健康并不利。一些中国人移民加拿大,每次来大陆探亲总是会感冒,甚至是过敏

 

其实,越是爱干净的国家过敏性疾病越是高发,适当脏一些,有利于人产生抗体,对人体健康有利。

所以,我们不能通过戴口罩让自己与外界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隔绝,可以戴半个小时口罩后正常呼吸几分钟。

 

下面,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吃得最多的药是什么?

 

可能您想不到,答案是水。

 

人们常用水来煎煮中药,常用水来送服药物,所以我们应该要深入了解水对人体的作用。

在地球上,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起源于水的。人体内的水分,大约占到体重的65%。没有水,食物中的养料不能被吸收,废物不能被排出,药物不能到达起作用的部位。

老子特别推崇水,他在《道德经》中指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大家可能都看过《大长今》,其实《大长今》的导演李炳勋早在1999年就拍摄了一部讲述古朝鲜的医圣——许浚学医之路的故事。这部韩剧名字叫《医道》

《医道》这部片子拍得非常好,相比之下,我们中国人还没有把我们的医圣——张仲景搬上大银幕,非常惭愧啊!

 

许浚初入朝鲜第一名医柳义泰门下从挑水工做起,红颜知己睿珍给他上的第一课就是对水的分辨,对不同的病、不同的体质、不同的药,要用不同的水,才会发挥最好的药效。许浚终身牢记睿珍的教导,在以后的行医生涯中,为发挥最佳药效,经常亲自去挑水。

 

《医道》中说可以做药的水有33,这些详细记录在许浚所著的《东医宝鉴》里,比他早32年的《本草纲目》里则将水分为43种。

 

两本书完全相同的水有20,比如,井华水,就是早晨首次打出的井水;春雨水,就是正月里下的第一场雨水;腊雪水,就是腊月的雪融水;秋露水,就是秋季凝结的露水;温泉水,就是温泉……

 

大家可能会感慨,古人对水太讲究了!可有些人看都没看全就嗤之以鼻,“封建迷信”、“伪科学”的帽子一下子就扣上了。

请这些所谓的“科学主义”者们先冷静下来,用现代科学分析一下这些水有什么不同。

各种水的药效不同,无非就是水中的成分差异造成的。比如有的水里杂质少,有的水矿物质含量高,有的水含糖量高,有的水盐分含量高等等。可这种观点对有些水就不好解释了,比如甘烂水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也有此水,叫做甘澜水。“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中医认为人体内的水液代谢出了毛病,这些水会给人带来疾病,我们就把这些水叫做“水邪”。水邪导致的疾病,我们在给药时再使用普通的水是不是会加重体内的“水邪”,所以,使用甘澜水,古人把它叫做“取其清扬而不助水邪之性”

但古人的这个理解让现代人不容易接受。下面谈一个让现代人容易接受的概念。

目前有一种“小分子水”的概念正在流行。

水分子间有较强的氢键,氢键增加了水分子间的结合力。在天然水中,通常是许多水分子通过氢键结合起来,形成环状或直线链状的构造,成为缔合的分子簇团。

在一定的条件下,比如天然水经过良好的磁处理之后,水被切割成富含小分子团的离子水。这是一种松散”的或“分散”的水,具有更大的活性,更容易进入细胞膜,更好地参与生物化学作用。这种水可简称小分子水。

这种水被航天员们饮用,因为航行时间较长,为了节约空间等因素,小分子水更容易进入细胞膜,而且排放量小。

古人没有什么高科技搞什么“磁处理”,但可以用最原始的方法制作这种“小分子水”,一个盆,一把瓢,把水舀上泼下无数次,水面上生出数千颗水泡珠子就可以了。

 

现在,大家应该能体会到古人看似简单原始却奥妙无穷的方法了吧,其实这里面孕育着更深层次的智慧。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似乎能够解释水的药用分类,但如果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将水拆分组合后生成更适合治病的水或更适合治疗某种病的水,这个难度可想而知。

 

古人用自然之物疗人之疾,巧妙的利用自然的时空特性,而不是用人工“雕琢”,自然而然地就可以得到治病的良药。

 

例如,井华水,即早晨首次打出的井水。许浚认为,井华水吸收了夜空的气运,可用于制作补阴药用此水煮制的茶水,可饮可用,洗眼明目,洗发润黑。

《本草纲目》记载的阿井水,阿井在今山东阳谷县,即古代东阿县。阿井里的水来源于济水。济南的泉水也源于济水。古代济水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但现在已经没有了,其本身也是一条暗流,而且水质的比重比较大,从阴阳角度来分类,暗流、比重大,说明它属阴。所以,古时阿胶就是用此井中的井水炼制的,所以滋阴补血之力较好。

 

逆流水催吐,治疗人体上部病变;顺流水通下,治疗人体下部病变;水流急则效急,水流缓则治缓。

 

巧妙地利用自然物及其所处的特定时空状态来纠正人体的异常,这就是古人用药治病的思维,也就是“以形治形”

 

再来讲讲食物。网上有个段子很有意思:

早晨起来买一根地沟油炸的油条,切个苏丹红咸蛋,冲杯三聚氰氨奶,啃个染色馒头。中午在食堂要一注水肉炒农药韭菜,染色紫菜做的汤,来碗翻新陈米饭,瘦肉精的肉做的菜,泡壶香精茶叶。下午买条避孕药喂的鱼,开瓶甲醇酒。晚上钻进黑心棉被睡觉。中国人还有什么是不能吃的?日本的核辐射又算得了什么啊????

 

对于食物,我们主张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的主要特点来自于生态良好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加工,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化学防腐剂等合成物质,也不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

因此,有机食品是一类真正来自于自然、富营养、高品质和安全环保生态食品

 

古人造字的时候早就说了,人为为“伪”,而“伪”的反义词就是“真”

 

总之,越自然越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