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想导师】余志君校长与香洲区实验学校的课程想象和探索

 lemonray 2016-09-28
活力实验@创想城
来自香洲区实验学校的课程想象与探索
余志君
珠海市香洲区实验学校校长
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
  香洲区实验学校是一所完全小学,现有教学班63个,学生3490人。近年,学校提出“知行日新·活力实验”办学理念,通过课程与教学的持续变革推动学校转型与内涵发展。学校“活力实验@创想城”课程,以“每一个都精彩”为目标,在学校文化的重构和再生中展开充满活力的课程想象与探索。

 活力教育——课程哲学

1.教育观:教育应该培养全面而有个体发展活力的人。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出全面而有个体发展活力的人。这样的人,自由、自律、友善,身心和谐健康;能主动寻求学习方向,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实现自我价值与自我超越;乐于探索未知,善于思考、思索,有独立思想;敢于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有无限创造力。这样的人,既张扬自我个性,又关怀社会、关怀自然、关怀人生。

2.儿童观:每一个孩子都有创造力对世界的无穷好奇和探索是每一个孩子的天赋,而创造就在其间。

  在儿童的早期,创造力就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这对于儿童未来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至关重要。基于这样的儿童观,呵护孩子的敏感性、好奇心,鼓励孩子的幻想、想象,培养孩子的自信、专注,珍视孩子的独立判断和批判质疑精神,成为香洲区实验学校活力教育的重要方向。

3.课程观:成就每一个人的精彩 学校的活力教育竭力提供满足全体学生多种多样需求的课程,以成就每一个人的精彩。

  我们希望,从以下几个原则构建充满活力的课程—— 自我成长的土壤。自我成长,是指教师突破体制内刻板功利的教育方式,学生充分发挥自由学习知识的活力,使得学校从僵化的教学机构转变为适合师生自我成长的场所,拥有一片充满创造活力的自由土壤。

  自然生发的秩序。鼓励教师充分发挥自我价值,尊重学生自由表达寻求知识学习的方向,由师生互动而自然生发新的课程。在新的课程发展过程中,自然淘汰,“物竞天择”。即它的自然秩序。

  猜测与反驳的方法。任何一种自然生发的新课程,毫无例外地必须运用猜测与反驳的方法予以验证。

  欢迎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对课程提出意见和建议,允许每一门新的课程经历试错、检验。正是在这样的历程中,课程得以科学地、健康地发展。

  开放与融合的结构。开放的课程,犹如自然界,犹如社会,犹如人,只有在自由开放的状态下才具有一种可持续的发展远景。开放之下的课程结构,融合必会自然生发。无数的融合,使得开放的结构更加丰富,更加具有活力。

活力实验——愿景与课程图谱

1.活力:学校发展的现实吁求   

  因在校学生曾多达3548人,我校被珠海同行戏称为“航空母舰”。建校12年,170名教师,平均年龄35岁。一支如此年青的教师队伍,理应充满活力。

  然而,在三年前的座谈调研与问卷调查中,教师们却表现出严重的倦怠。无休无止的午休餐饮服务、重复无趣的创建评估档案工作,低成就感、不被认可、不被赞赏,令教师群体呈现不同程度的焦虑,这支堪称全区最年青、最壮大的小学教师队伍显出沉沉暮气甚至怨气。

  家长们希望学校越办越有活力。学生更是热烈地表达意见:希望学校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办他们喜欢的学校!
2.知行日新:概念的生成与意义的再造   

  倾听现实的声音后,我们逐步厘清思路,从学校早期办学思路中选择“知行”作为一个文化“生长点”,提出“知行日新·活力实验”的办学理念,生发新的学校精神与内涵。

  “日新”出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活力”,解释为“旺盛的生命力”;“实验”,既是学校之名,又有探索革新、先锋示范之意。

  “知行日新·活力实验”,意即通过知行合一、知行并进的方式践行活力教育,促进师生和学校每天进步,建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实验学校。活力教育,旨在让教育焕发生机和活力成为香洲区实验学校新时期的办学愿景。  

3.活力课程:绘制我们的课程图谱活力教育,以“爱”为核心,以健康力、学习力、思考力、创造力为四大要素。

  六大支柱分别为:活力课程、活力课堂、活力师生、活力评价、活力制度、活力文化。六大行动计划为:活力环境改造行动、活力课程变革行动、活力课堂创生行动、活力教师孵化行动、活力班级草根行动、活力文化建设行动。学校的课程图谱如图1所示。

“创想城”——课程创新

  创想城,是我们为几千个孩子创设的一座造梦城堡。创想城里,有3490个小公民,每个星期五下午是他们的创想时间;有79门可选择的课程,每个孩子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课程;还发行护照,孩子们拿着护照通关,从一个课程走向另一个课程。这里,鼓励做梦;这里,所有的梦想、幻想、理想、奇想都是一粒种子,得到呵护,得到实现。

1.创想城课程目标与框架

  创想城课程主要分为“梦想课程(我想)”“幻想课程(我做)”和“创想课程(我创)”三大模块,具体课程目标与框架如表1所示。
2. 创想城课程目录  
  
  下面,从年级、主题与模块三个维度将2016学年“活力实验@创想城”课程目录呈现出来(见表2)。
3.创想城课程纲要举例   
 
  下面从“梦想课程”“幻想课程”“创想课程”三大模块中分别选出一门课程,将其课程纲要与课程计划用表格形式呈现(见表3-表8)。
4. 创想城实施与创新

  今天的创想城,是为3490个孩子提供丰富多样、可供选择、方式灵活并且更加强调体验与创造的个性化课程的一座创想之城。

  它以自然生发秩序为原则,摒弃僵化功利的计划,充分发挥师生学习的自主性、课程的自然创生性,顺势引导和扶持,允许出错,允许失败,鼓励竞争,鼓励榜样与创造。在“底线 创造”式的课程实施中,我们不断强调以下四个原则,以全体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来保障创想城课程的品质活力。

  第一,创想城里的师生共同寻找课程学习的需求。

  我们激发教师从自身生活与学习的阅历出发,充满热忱地寻找学生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真实自由的表达,在课程设置与开发中认真分析和回应,从而建立起创想城课程的运作模式。

  在创想城里,学生的学习需求是被多角度、多形式、全过程、多轮次地倾听并回应的。

  开学第一周的课程报名实行双向选择,可看作学生学习兴趣的试金石。所有的课程由教师设摊广告纳新,不能引发学生兴趣的课程门可罗雀,热门课程则人气爆棚,教师可以反选学生。

  三年级的杨波老师恰是在开学第一周的课程招新遇冷,而真正用心探寻学生的学习需求,终于开出了一个后来的金牌课程“精工巧手匠”。

  六年级的陈俊老师原本有一个颇受赞誉的“叶画创意”课程,但是他观察到课程内容对于高年级学生并不具有持久深刻的吸引力,于是毅然转型,改为替毕业班孩子重新创设一门“尤克里里琴艺班”课程,成为这个毕业季风靡12岁少男少女的高人气课程。
  王静芬、贺茜薇老师的“电脑刺绣”课程,吸引了以顽皮闻名全校的男孩小皮同学前来报名。

  这两位老师专门关注小皮同学的课程兴趣与表现,不断鼓励他专注地投入设计学习活动,直至学期末小皮持护照通关,获得学期评定嘉奖,令小皮的班主任老师也为他的进步而欣喜。

  对学习需求的关注与回应,伴随课程实施周期的全过程,成为课程发展的活力源泉。

  第二,创想城的课程生发,基于兴趣、资源、理想三个维度的考量。

  兴趣是课程的起点,资源是课程的条件,理想是课程的方向。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在与兴趣、资源、理想三者的结合中,实现自然地生发、生长。

  每学期初的课程招新,我们看到79门课程百花齐放中以学生兴趣选择为考量的竞争。教师们以课程魅力招徕期待的学生。

  课程实施过程中会有大大小小的开放日,每门课程派出3-5名小观察员去访问其他的课程,并完成观察量表。

  孩子们在观察量表上的心语,在期末护照评定中的结语,带给老师们创生课程的不竭动力。

  于是,教师们在课程实施中不断拓宽课程资源,回应课程需求的同时,努力推动课程朝更理想状态演进。这成为创想城里的自然秩序。

  第三,创想城课程在师生的共同构建中不断发现和纠正缺憾。

  任何一门课程的内容都不是天然地具有不可更改和永久性,创想城里的每一门课程都在实践中经历试错、验证和更新。

  学期末,经由教师、学生、学校课程管理团队多方面评价,创想城诞生了一批钻石课程、金牌课程,也出现了若干待改进课程。

  蒋慧丽级长带领年级教师从职业体验角度出发设置“幸福小区”课程,其中的“物业管理”“美丽园艺师”仅出现一个学期就消失了;“趣味数学”则在困境迷茫中毅然转型为“神奇魔方秀”,成为连续几学期都颇受欢迎的金牌课程。
  “童心沙画”课程因内容过于低幼,购置9套专业沙画设备、投影、DV,装备一间专门的沙画教室后,变成创想城最文艺范的“海心沙艺”课程,风靡校园。

  这里,反对僵化刻板的强制计划。这里,允许试错、修正。这里,鼓励尝试与更新。试错也许是痛苦的,验证却是在失望中带来思考与领悟,更新则是师生在课程层面对“知行日新”这一学校理念的践行与阐释。

  第四,课程在动态的拓展变化中焕发活力。

  例如将互联网思维用于课程建设,教师们在79门课程之间连线、进行课程联谊、开展课程合作。

  每个教师、每门课程之间,在自由的连接中碰撞出火花,创生更多的课程资源。学生则灵活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真实学习体验中获得成长。

  梁海荣老师的摄影课程,在创想城非常活跃。他在课程实施中体会到对于孩子们而言,枯燥乏味的摄影知识虽然重要,但只适宜在拍摄实际操作中适当渗透,于是频繁采用课程联谊策略。

  先后与“瓶子烘焙”联谊(静态摄影)、与“快乐十字绣”“海心沙艺”联谊(相对静态摄影)、与“奔跑俱乐部”“篮球俱乐部”等跑跳类课程联谊(动态摄影),并期待学校在秋季提供一个学生作品展厅,延伸课程的展示、评议。
黄晟老师的“梦想电视台”更是凭借课程联谊走出困境,他和学生在联谊中发现强大的校内课程资源,七十多门特色课程及其丰富故事可以采访与交流,学生在真实的设计、采访、拍摄、编辑中真正完成了一个节目制作的流程,对电视人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我们看到典型的互联网思维,每个人都是分享者,每个人都是生产者、贡献者,互联、互通、共创、共享——学校的课程生态、文化基因因此而改变。

正是在这样开放与融合的结构中,创想城更加丰富,更加具有活力,也更具有一种可持续的发展远景。

 未来之城——课程理想
“创想城”有79门可选择的课程。有人说,他们的学校有120多门课程。那么,课程是越多越好吗?也有人说,你们都在给课程种类做加法,是不是应该做减法?

在我们看来,任何一种课程都无法涵盖全部知识。因此,关于课程,多种多样的需求是不证自明的。

创想城课程,从诞生之初就努力符合自我成长的土壤,自然生发的秩序,猜测与反驳的方法,开放与融合的结构的原则。

而未来的创想城,又将走向何方?展望创想城的未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自然生发秩序原则的指引下,它将不断推陈出新,是具有长久生命力的。
学校尝试尽可能地给在小学期间学习的孩子们提供人类、社会、自然的一切知识,固然,我们不可能也不必要像大学那样提供精准的专业化学习,但是我相信,由老师和学校开拓多种多样丰富的课程,能够更好地激发孩子的自由学习的活力和动力。

未来的创想城,将融入并追求学校特色发展。一所学校的特色是由其地域、社会群体的历史,以及学校老师和孩子们长期共同努力所积淀的结果,并非某种想当然的计划规划所能达致。

自上而下地人为设定某种“特色”并以计划推行,就会制造出某种学校“特色”,这本身就具有逻辑错谬。

“知行日新·活力实验”,活力教育不仅仅是实验学校特色之名,更是描述实验学校教育发展应有之义。

“活力实验”的特色,在于老师、孩子们对活力教育的坚持,而非某种想当然的计划规划。

唯有全校老师和孩子们真正地沉浸于自由活力的学习,在自然生发秩序下,才能够产生真正的活力教育特色。

未来的创想城,将致力推动学校课程的文化创新。这也是“活力实验”未来课程文化建设的核心。我们期待创想城的发展,日益突破现有课程文化的僵化刻板与局限,探索新的课程文化。

它包括观念、价值、思维方式。实验学校的课程文化创新,是学校文化构建的长久目标,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作为校长则应以全新的观念来引导。

未来的创想城,将不懈追求实现人的完整完善。这是一种崇尚自由的教育,其所有的课程及其创生演变,都是对心灵的自由滋养,其目的在于培养师生共同具有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

我们期许创想城里的每个人,为个体的生命成长确定方向,由个体的改变从而为社会、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知行日新,活力实验
使人活得智慧、道德和幸福
办学理念:每一个都精彩
办学宗旨:给每个孩子至真、至善、至美、至乐的阳光童年。

活力实验@创想城:ideacity99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