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逗馋虫——北京孩子,中秋忘不掉的月饼

 沈维鑑 2016-09-28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话从外地主持人嘴里说出就那么苍白,透着股虚伪......反正北京人不信~!

众所周知,天津人喜欢十变月饼——马:“嗬,这大月饼哎,多好啊,是白糖馅儿。”一掰!哎,白糖馅儿哎,真好吃。吃两口,腻啦!“嘿,枣泥儿的好啦。”再掰,白糖全没,满变枣泥儿!。王::嘿,这好啊。

北京人喜欢——实际相对南方来说,如:苏州、绍兴、广东潮汕......北京人对中秋节并不重视,就那么回事儿。

月饼品种也单调的多,就那几样,岁数大些的老爷子尤其偏爱自来红(老北京话:自勒红)......

北京人吃东西有个习惯,只要好上一口儿就不改口儿了~!所以升级改良品种再多也不认。


别看就几个老品种,逗了几代人的馋虫.....什么时候看了都能反射到舌尖。



谁还记得《四世同堂》主题曲:月圆之夜......小彩舞唱的。

老北京的传统月饼主要有“自来红”、“自来白”、“提浆”和“翻毛儿”四种。


“提浆月饼”是老北京的一种传统月饼,其外形与广式月饼相似,所谓“提浆”,是指月饼的皮面的一种制作方法,“提奖”就是熬糖浆,另外在皮面中还要加入一定比例的大油,起到酥松的作用。其馅料主要有冰糖、青丝、红丝、玫瑰、青梅等。其特点是外皮油润细腻,松软适口,耐贮存。 

记得我五岁那年,我父亲所在单位有几位从南京来的同事到我家过中秋节。一位叔叔提到想尝尝老北京的提浆月饼,于是我父亲立刻到胡同口南边不远的一家糕点铺买来提浆月饼。那时候即便是一些不知名的小糕点铺,做出的糕点似乎比现在一些所谓“名店”做得都好吃。买回的3斤提浆月饼,那位叔叔一下子就吃了足有1斤。其他两位叔叔吃了也说好吃。

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北京城里的提浆月饼似乎还没有“走味儿”。虽然有些店家在做法上有点“创新”,但无非是把月饼做大,甚至有的月饼直径近1尺。为的是在中秋节时,家庭人口多的在切月饼时能满足每人一块儿,这倒也方便了群众。而后,那提浆月饼不知道为什么,渐渐地吃起来从滋味儿到口感,总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儿”;再往后大概除了“挂名”的提浆月饼外,好像“提浆月饼”似乎绝迹啦!


至于那“翻毛月饼”,由于外表看起来像普通的酥皮点心,所以似乎提不起太多人的兴趣,尤其是没吃过这种月饼的人们。


据传,有一回慈禧太后老佛爷牙口不适,可为她安排的早膳照样是口蘑肥鸡、山药炉肉等菜,其实这些菜纯粹是摆样子,御膳房的师傅知道老佛爷晨起爱喝粳米粥就炒黄瓜酱等。于是经总管太监同意,就特地备了这几样小菜,同时还做了一盘月饼,一同端上了桌。老佛爷一瞧,立刻就变了脸,问:“谁传的旨让上这么硬的点心,谁能咬得动?”说罢用手一拍桌子,吓得太监们个个魂飞胆破,以为大劫难逃了。再看桌上那盘月饼,酥皮飞起如雪白的鹅毛,老佛爷拿起一块尝了一口,不黏不硬,入口就化,不但鲜香软糯,而且回味悠长,当时就乐了,问是谁做的饽饽,叫什么,怎么还能翻出鹅毛来?太监顺口答:“此乃姑苏细点。”于是老佛爷赐名“翻毛月饼”。此后翻毛月饼在京城红极一时,也就成了京城月饼。


过去北京好多店铺的翻毛儿,不仅能拍案飞起来,而且似乎更像“鹅毛雪花儿”。所以翻毛儿享誉京城绝非偶然!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翻毛儿那“毛儿”不飞了,渐渐 地,它就融入“酥皮点心”行列了。

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一些老字号糕点铺上市的一些中秋月饼来看,倒还是名副其实的“月饼”,如正明斋等糕点铺卖的“五仁月饼”、“豆沙月饼”、“枣泥月饼”等,那滋味儿、那口感、那外观,也能为老北京人所接受。

随着时代发展月饼已经走畸了,成为送礼用的道具。


尽管在一些所谓“八竿子打不着”的老字号食品店里,依然能看到所谓的自来红月饼,但是那月饼的“个头儿”严重缩水、虚高的价格、走了味儿的口感,连老北京人都望而却步,那些外地人大概就更不认这“亲”啦!

看到这篇文章,可能会有年轻的朋友笑我“守旧”,但是我真为自己儿时能吃到正宗口味的老北京传统月饼感到自豪!也为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没吃过那些正宗的老北京传统月饼,而感到遗憾!消逝的食品已成为历史;留存的老北京传统食品一旦“变味儿”,也算“名存实亡”了吧!


四九城祝愿大家:中秋快乐!阖家团圆!


综合宣武故事多帖子和网络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