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脈交會穴

 zeek88 2016-09-29

八脈交會穴


八脈交會穴,經穴分類名。見《針經指南》。又稱流注八穴、交經八穴等。是四肢上與奇經八脈脈氣相通的八個穴位。即脾經的公孫(通沖脈),心包經的內關(通陰維脈),小腸經的後溪(通督脈),膀胱經的申脈(通陽蹻脈),膽經的足臨泣(通帶脈),三焦經的外關(通陽維脈),肺經的列缺(通任脈),腎經的照海(通陰蹻脈)。臨床上常配合應用,如公孫配內關治心、胸和胃部疾患;後溪配申脈治目內眥、頸項、耳、肩膊、小腸、膀胱部疾患;臨泣配外關治目外眥、耳後、頰、頸、肩、缺盆、胸膈部疾患;列缺配照海治咽喉、胸膈部疾患。如這些穴位配合天干、地支、八卦等應用,則成靈龜八法、飛騰八法。詳見各該條。

Bklbi.jpg

八脈交會穴

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脈經氣相通的八個腧穴。均分布在肘膝以下。因這八個穴是金元時代竇漢卿常用的有效穴位,故又稱竇氏八穴(見表)。

由於奇經與正經的經氣通過八穴相會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經病,又能治正經病。如公孫通沖脈,故公孫既能治足太陰脾經的病,又能治沖脈的病。在臨床上常採取上下相應的配穴法。如下肢公孫配上肢內關治療胃、心、胸部病證。上肢列缺配下肢照海穴治咽喉、胸膈、肺等疾病。另外,上述八穴可結合天干、地支、九宮、八卦等應用,稱為飛騰八法和靈龜八法,是一種按時取穴治療疾病的方法。

臨床上常配合應用,如公孫配內關治心、胸和胃部疾患;後溪配申脈治目內眥、頸項、耳、肩膊、小腸、膀胱部疾患;臨泣配外關治目外眥、耳後、頰、頸、肩、缺盆、胸膈部疾患;列缺配照海治咽喉、胸膈部疾患。如這些穴位配合天干、地支、八卦等應用,則成靈龜八法、飛騰八法。

八脈交會穴

經穴分類名。見《針經指南》。又稱流注八穴、交經八穴等。是四肢上與奇經八脈脈氣相通的八個穴位。即脾經的公孫(通沖脈),心包經的內關(通陰維脈),小腸經的後溪(通督脈),膀胱經的申脈(通陽蹻脈),膽經的足臨泣(通帶脈),三焦經的外關(通陽維脈),肺經的列缺(通任脈),腎經的照海(通陰蹻脈)。臨床上常配合應用,如公孫配內關治心、胸和胃部疾患;後溪配申脈治目內眥、頸項、耳、肩膊、小腸、膀胱部疾患;臨泣配外關治目外眥、耳後、頰、頸、肩、缺盆、胸膈部疾患;列缺配照海治咽喉、胸膈部疾患。如這些穴位配合天干、地支、八卦等應用,則成靈龜八法、飛騰八法。詳見各該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