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蝜蝂传

 鲤鱼山九龙门 2016-09-29

1.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2.写作背景

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捐粟之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民不聊生。《蝜蝂传》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所作。

二、生字词注音

1.字音字形

蝜蝂(fùbǎn)辄(zh?)卬(áng)卒踬仆(zúzhìpū)好(hào)嗜(shì)怠(daì)黜(chù)不艾(ài)魁然(kuí)

2.多音多义词

三、课文串讲

1.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译文:蝜蝂,是喜欢背东西的一种黑色小虫。 者:复指代词。复指主语“蝜蝂”,同时,也表示语音停顿。??者??也为判断句式。

蝜蝂:一种黑色的小虫。善:喜爱。

2.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

译文:爬行时碰到东西,总是把它抓取过来,抬起头来背着这些东西。 辄:总是。卬其首:昂起它的头。卬,通“昂”。负:背财物,拖东西。

3.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译文:东西越来越重,即使非常艰苦也不停止。

愈:越,更。 虽:即使,纵使。 困剧:艰难、困苦。

4.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它的背很不光滑,于是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跌倒爬不起来。 因:于是,就。 卒:终于 踬仆:跌倒。

5.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译文: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又把东西像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

或:有的人。为: 苟:姑且,暂且。

6.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译文: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完了力气仍不停止,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

极:穷尽,竭尽。 已:停止。 至:以致。

7.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

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

译文: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捞一把,用来增加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有的被罢官撤职,有的被贬谪流放,也算受到了危害。

嗜取者:贪得无厌的人,借指贪官污吏。嗜,贪,喜好。 货:钱财。 “以厚其室”为省略宾语的结构,本应为:以(之)厚其室。 厚:使动,使······厚 为:表被动,被。 唯:只,仅。 怠:通“殆”,危险。 黜弃:罢免。黜,降职或罢免。 以:同“已”,太。 病:受害。

8.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

译文: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断绝,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使自己的俸禄优厚,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道接受教训。 苟:如果。 艾:止息,断绝。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高:使动,使······高。 大:使动,使······大。 而:表顺接关系。 滋甚:更加厉害。

9.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译文:虽然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的样子,他们名义上是人,可是见识却和蝜蝂一样,也太可悲了。

虽:转折连词,虽然。 魁然:高大的样子。 其名人也:他名义上是人。 而:表示转折关系。夫:句尾语气词。

四、作品解析

1.全文共分为两段,第一段写蝜蝂,第二段写“人”,两者相互对照,形成强烈的讽喻效果。请找出文中两段文字中的相互对照部分。 第一部分:写蝜蝂“行遇物,辄持取”;而人类中的嗜取者亦有“遇货不避,以厚其室”的特征。

第二部分:写蝜蝂“背愈重,虽困剧不止”,到最后终于落得“踬仆不能起”的下场;而人类中的嗜取者因不知节制贪欲,最终也落得“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的局面。

第三部分:蝜蝂身处危急之时,“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而人类中的嗜取者亦如此,因贪得无厌而生活遭逢变数,但只要有峰回路转的机会,使自身免于困顿之境时,却又“持取如故”。 第四部分:蝜蝂“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而死”,无止境的贪念使其最终步上绝路;而人类中的嗜取者“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和蝜蝂同样自取灭亡,实在是既可怜又可悲。 文中末尾提到,贪得无厌的人,“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人一向以“万物之灵”自居,而柳宗元却认为嗜取者的智慧只不过像小虫一样罢了,可谓极尽讽刺。

2.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古代散文,阅读以后,你觉得作者为小虫蝜蝂写传是想说明什么呢?

明确:意在讽刺那些贪婪敛财、不择手段谋官的人。

3.“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这几句如果写成“行遇物,辄持取,负之”,所表达的意思与原句差不多,加上“卬其首”三字,好在哪里?

明确:“卬其首”三字,不但写出蝜蝂取物之后那种得意洋洋的神态,而且为下文写人的“不知为己累”作铺垫。

4.“苟能行,又持取如故。”这两句话与本段中的哪两句话相呼应?它告诉了我们蝜蝂的什么特性?

明确:与本段中的“行遇物,辄持取”相呼应,它告诉我们,蝜蝂持物负重的本性不会改变。

5.这篇文章对今天有什么启示?

明确: 一切贪婪者,无论是贪财还是贪权,都不会有好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