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调理反应又称“瞑眩反应”、“好转反应”。 妇宝宁 一般人都认为治病就是把看得见的症状消除,对医生的评判标准时症状消失的快,舒服了就是好医生、好药,为了迎合病人这种心理,很多药物为此都加重了剂量,有的还加入激素,只求快速见效。
为什么中医调理时病情会反复: 正邪相争,双方都不会轻易认输, 许多病人因为不理解中医调理的原理,一出现不舒服的反应就害怕, 其实中医用药,是要根据病情的起承传变而定,针对的是病根而非症状。中医讲求各脏腑间的平衡协调,五脏也有相生相克之道,调整的过程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就像我们一步一步上台阶,是人体内的平衡被不断打破和重建的过程。当我们发生疾病时,病邪与人体的正气也会形成某种暂时的平衡,当药物进入时,这个平衡就会被打破,其中一个脏腑出现问题,其他上下相连的脏腑也会受到破坏,如果没有及时调理,伤害就形成连锁反应。而中医调理就是运用五脏相连这个原理,在人体内制造一个良性循环的环境,使脏腑机能恢复健康。调整反应也叫冥眩反应,中医里有句古话,叫做“不起冥眩病不愈”。调理中病情的反复变化就是受损脏腑间互相适应平衡的过程,得病时间越长,病情越重,这个适应调理的过程就越长。 例如在调理肺部疾病的时候,有些病人会出现流鼻血,呕吐等症状,看起来很吓人。这是因为病人体内积存了太多毒素,中医不开刀,这些毒素要往外排,只能通过人体的九窍皮毛,例如寒湿严重的病人,拉稀长水泡都是在排毒。许多病人因为不理解中医调理的原理,一出现不舒服的反应就害怕,马上自己乱用药,甚至停止调理,所以病总是治不好。 中医调理的原理就是全面调理人体内的环境,把不该停留的东西从人体的各个管道化出来。如同大禹治水,洪水来了,不是简单地堵住它,而是疏通水道,把危害分流化解掉。能明白这个道理,才能理解中医调理的奥妙所在。 还有一种病人,光用药但是不愿意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好像因长期酗酒导致脂肪肝的病人,调理时一边用药,另一边还继续大吃大喝;得了胃病的这些病人,每天还不按时吃饭,饮食没有规律,上顿不吃下顿吃,无论用什么方法,多好的药物也是没什么效果的。因为这是心病,是病人自己不愿意改变,命运掌握在他自己手中,大夫只能治病不能救命。只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再加上有效的调理才能保持健康! 中医调理身体由坏至好的调整过程中,大多数人都会出现调整反应,如下: 1.酸性体质者:想睡(在白天)口干舌燥、频尿、放屁多。 小结:有很多人很怕这种反应,在西医看来,这是病情加重了,所以草木皆兵,治标。而在中医看来, 中医调理的原理就是全面调理人体内的环境,把不该停留的东西从人体的各个管道化出来。如同大禹治水,洪水来了,不是简单地堵住它,而是疏通水道,把危害分流化解掉。能明白这个道理,才能理解中医调理的奥妙所在,这是真正的治本。
|
|
来自: 昵称36013323 > 《女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