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心安神汤治疗失眠

 369蓝田书院 2016-09-30


失眠属中医学“不寐”范畴,中老年多发,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患者多伴有情绪低落、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烦躁易怒、记忆力下降等,严重影响广大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很大的负担


典型病例

患者,男,38岁。因睡眠不佳反复发作1年余,于2013715前来就诊。患者自述:近1年睡眠欠佳,长期靠服刺五加胶囊、养血安神片、阿普唑仑才能入睡,平均睡眠不足5小时。最近家里出了些烦心事,更是彻夜难寐,口服上述药亦不缓解,伴有头晕乏力,精神委靡,夜间盗汗,不思饮食,舌质红,少苔,脉细弱。查血、尿常规,血糖血脂均未见异常。中医诊断为不寐,辨证为胆热扰心,心神失养。予自拟清心安神汤加减治疗,处方:生地黄15g,玄参10g,竹叶10g,石菖蒲10g,远志10g,黄连5g,柏子仁15g,合欢皮15g,当归12g,麦冬10g,生甘草10g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日2次。二诊:患者自述夜间睡眠时间延长,且睡得踏实,服药后睡眠时间都在5小时以上,白天精神好转,饮食增加,原方加生龙骨、牡蛎各15g,续服7剂,守方继服1个月,患者病情得到控制。随访1年,病情稳定。

分析

中医学认为,人的睡眠和清醒状态是由阴阳二气的作用而产生的,“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认为“心藏脉,脉舍神”,人的一切生命活动包括精神思维活动都是在神的作用下产生的,神又是在心阴和心阳的运动变化中产生的,在人体内具体表现为营气和卫气的作用。在通常情况下,人的正常睡眠是营卫之气的正常自然交会的结果,而这种正常生命活动维持的前提条件是阴阳的动态平衡。这种平衡一旦被破坏,出现阳盛阴衰,就会出现阴不敛阳,虚阳浮越,导致营卫失和,神不守舍,浮游于外,就可以导致失眠的发生

临床所见患者多由于工作压力过大,思虑过多,精神抑郁,饮食不调,导致心火亢盛所致。所以调整阴阳,抑制亢奋的阳气就成为治疗失眠的主要法则,如果人们长期在紧张焦虑中渡过,精神压抑,情绪得不到很好的释放,就会出现心阴暗耗,心火上炎,表现为心情抑郁,失眠,多梦,烦躁易怒。

清心安神汤原方组成:生地黄15g,玄参15g,黄连10g,竹叶10g,栀子10g,石菖蒲10g,远志10g,夜交藤10g,合欢皮10g,珍珠母30g,生甘草10g中生地黄、黄连清心泻火,凉血和营;玄参养阴生津;竹叶、栀子导热下行;石菖蒲、远志安神定志;珍珠母平肝镇静;夜交藤、合欢皮交通心肾。全方共奏清热生津、凉血安神之功效。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治疗效果。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