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文字狱高潮| 新观

 昵称34018049 2016-10-01




作者:杨乾坤,来源:《中国古代文字狱》



所谓文字狱,就是因文字而贾祸,就是因文字的缘故而被罗织罪名,锻炼成罪案。统治者往往抓住文字上的把柄,强治人罪,其中的原因虽较复杂,但大抵可分三类:仅有文字东西而无实际行动的;以文字上的所谓问题为借口的;纯属文字以外的原因的。其特点是深文周纳,攻其一点而不及其余,使得文字狱绝大多数为冤狱。


由于汉字结构特殊,内涵广博,外延丰富,高度精炼,统治者正是利用这些原因,超水平发挥其罪人之术,以使人们匍匐于他们的极权统治。文字狱成为其进行思想文化统治及实行愚民政策恶辣的一手。


文字狱是古已有之后而为烈的。周厉王已知道用语言文字罪人,命卫巫监谤,钳制国人言论,得者辄死。其子周宣王亦是步步趋之。后来的统治者,视文字狱为统治至宝的并不乏人,以至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三次文字狱高潮,即南宋初年、明初和清代前期文字狱。


秦桧两度拜相,秉国枢长达十九年。此人阴鸷险毒,为著名权奸,他力主和议,推行了一条卖国投降路线,对于主战派及政敌等等,动辄以文字狱相排陷,或以文字狱造成的恐怖气氛来达到他的目的。受此祸害的,仅《宋史-高宗本纪》中就录载有数十人。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谈到秦桧文字之祸时,开首就说:“秦桧赞成和议,自以为巧,唯恐人议己,遂起文字狱,以倾陷善类。因而附势干进之徒,承望风旨,但有一言一字稍涉异讳者,无不争先造讦,于是流毒遍天下。”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微寒,又当过和尚,讨过饭,参加过农民起义军(当时被蔑视为“盗贼”),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曾十分重视文人,收揽豪隽,征聘名贤。可当其一旦登上大宝,操天下生杀之柄,遂大肆戮杀功臣,又大兴文字之狱,以此而加强君主集权。关于明初文字狱的起因,清人赵翼认为:


是时文字之祸,起于一言。时帝意右文,诸勋臣不平。上语之曰:“世乱用武,世治宜文,非偏也。”诸臣曰:“但文人善讥讪,如张九四厚礼文儒,乃请撰名,则曰士诚。”上曰:“此名亦美。”曰:“《孟子》有“士诚小人也”之句。彼安知之。”上由此览天下奏章,动生疑忌,而文字之祸起云。(《廿二史札记-明初文字之祸》)


将朱元璋兴文字狱归咎于勋臣的挑唆,不足凭信,但也透露出一个真情:文化程度不高的朱元璋捕风捉影,怀疑文人讥讪,乃是明初密织文网的直接原因。其实何止于此,他的杀戮功臣和屡兴文字之狱,就在于扫清统治障碍,也为仁慈柔弱的太子朱标和皇太孙朱允炆的嗣位铺平道路,于是在洪武十七年至二十九年间,文字狱出现了狂潮。


清朝乃是少数民族贵族入主中原之朝代,爱新觉罗氏的统治,一方面承继和发展了明代(尤其是明初)的绝对君主专制,另一方面又加入了残酷而又病态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使得君主专制主义文化统治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们“惧人民之犹思故明,惧骨肉之相为诽谤,惧臣子之不复畏法”(蔡东藩《清代史论》卷六)


在清朝前期,即顺康雍乾四朝,现已得知,发生了一百多起文字狱案,其特点是:顺治朝初平天下,主要打击思念前明者;康熙、雍正时,打击对象主要是汉族上层分子和政府官员,旨在镇压反清力量和排除政府内的异己势力;而到乾隆年间,又将矛头指向下层知识分子及平民百姓,同时也株连到各级官员,打击面也越来越宽。清代的文字狱,其凶虐,其株连,以及造成的恐怖气氛,对当时社会及后代的影响,都大大超过了前代,是中国古代文字狱最黑暗最野蛮最残酷的一个时期。


文字狱大抵以读书人为对象,意在控制思想,实行专制主义,历代统治者兴文字狱的理由也大致相仿佛。纵观中国古代文字狱,其由单一发展到多元化,酷虐跟着加足,打击面也越来越扩大。从周秦的“诽谤”文字狱始,愈到后来,愈发展到五花八门,“诽谤”而外,还有华夷之辩、冒犯皇帝、反对本朝、触忌犯讳等等罪名。寻章摘句,断章取义,索引发微,牵强附会,文字狱已搅得天昏地暗,更加之皇帝操纵,官吏吹求,民间告讦,使得文字狱的毒焰愈加炙烈。终于在清乾隆时期达到最高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