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小博漫谈鸡鸣散

 汝州中医王国营 2016-10-01
在中医典籍中,以“鸡鸣散”为名的方剂有多首,主治病症也各有不同。本文所介绍的是一首治疗“脚气”病的名方,载于宋代朱佐(君辅)编撰的《类编朱氏集验医方》一书中,后世很多大型医书都曾转录,以致方剂的出处有不同说法。另有“鸡鸣丸”一方,载于《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吉林方),是治疗风寒咳嗽痰喘的中成药,与本方主治截然不同,不可混淆
 本方药物组成:“槟榔七枚,陈皮、木瓜各一两,吴萸二钱,紫苏三钱,桔梗、生姜各五钱。”“共研粗末,分作八服,每服水煎二次,去渣,两次药汁相合,于五更(约早晨4点)时空腹徐徐冷服。至天明当下黑粪水,早饭宜稍迟用。”(注:冬季用药宜温服。) 
  中医所谓之脚气,又称脚弱,因外感湿邪风毒,或饮食厚味所伤,积湿下注于脚而成。脚气病又有干、湿之别,脚肿者为湿脚气,不肿者为干脚气。湿脚气又有风湿、寒湿和湿热之不同。由于干、湿脚气都有可能发生“脚气冲心”的严重证候,故在发病初起时应及时治疗。 
  鸡鸣散具有行气降浊,宣化寒湿之功,是治疗寒湿、风湿脚气病的代表方剂。二病的临床表现为,前者可见有两足肿重,按之凹陷,或麻木冷痛,步履困难,或挛急上冲,胸闷泛恶;后者可见脚痛不能着地,筋脉水肿。按,湿为阴邪,其性重浊,湿伤于下,故足膝肿重;湿性黏着,阻滞气机,湿著于下,经络不通,故麻木冷痛;湿邪上犯,则胸闷泛恶。 
  脚气,古称“壅疾”,治疗当以宣通为主。鸡鸣散中,吴茱萸散寒下气,能“治肾气脚气水肿”;木瓜化湿舒筋,善治“湿痹脚气”和“脚气冲心”。《千金方》载有“吴茱萸汤”方专治脚气入腹,即是由此二药组成。足见这二药对湿性脚气而肿胀痹痛者有特殊功效。方中重用陈皮,行气燥湿消肿;苏叶辛香,开化宣散;桔梗开上焦,以宣通气滞,三药合用可宣肺利气,“气行则湿行”。重用槟榔,下气降逆,开壅泄滞,使诸药直达下焦,湿从大便而出,不致入腹冲心,而取“下黑粪水”之效。此外,佐用生姜之辛散,与紫苏相伍以温散寒邪,祛除风湿。诸药配伍,开上、导下、温宣、降浊,对于湿性脚气初起者具有较好的疗效。至于服药方法,要求五更鸡鸣时空腹冷服,意在使药物较易吸收,以达到泻下除湿之目的。 
  本方在临床应用时,兼见恶风、自汗、脉浮缓者,属风湿偏盛,可加桂枝、防风以祛风胜湿;如身痛、肢冷、无汗、脉沉迟者,为寒湿偏盛,可加附子、肉桂以温散寒湿;如肿势上犯入腹,湿气冲胸,呕恶胸闷,甚至喘促抬肩、自汗淋漓、神志昏乱、脉见短促者,即为脚气冲心的危候,可去苏叶、陈皮、桔梗之升散,加附子、肉桂、沉香以温阳降逆,急泄湿浊。兹举病例如下: 
  例一,吴某,男,51岁。患者原有脚湿气之疾,近来两脚瘙痒、湿水顿止,继之以咳喘上气不能平卧、两腿水肿等症,苔根滑腻,脉结代。诊为湿毒上攻,心肺受戕,心阳被阻,肺失肃降。治当降逆祛湿,益气护心。药用鸡鸣散加味: 
  苏叶、槟榔各10克,吴萸2克,桔梗5克,生姜3片,生紫菀15克,代赭石(先煎)、太子参、车前子(包煎)各30克,陈皮6克,赤、猪苓各12克,水煎冷服。 
  服药5剂,足趾间湿水、瘙痒又现,咳喘平,腿肿消。续进5剂。一年后随访,无反复。 
  例二,张某,男,67岁。患者向有象皮肿,两脚湿水浸淫,别无他苦。一旦湿水消除,辄头痒或腹痛。就诊时两足干燥已两旬,脐腹隐痛阵作,苔薄腻,脉弦。曾服归芍六君、良附丸无效。证属湿浊上犯,脾气受戕。治宜泄湿降浊,宣通气滞。予鸡鸣散加味: 
  槟榔、陈皮、木瓜、苏叶、黄柏、怀牛膝各10克,吴萸3克,桔梗5克,生姜2片,苍术6克,水煎冷服。 
  服1剂,复见足流湿水,腹痛随之而愈。 
  歌诀: 
  鸡鸣散是绝奇方, 
  紫苏吴萸桔梗姜, 
  瓜橘槟榔晨冷服, 
  肿脚气效验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