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刘娟娟 南阳市河南油田实验小学 颁奖词:从中师生到教育硕士、从学校一等奖到全国一等奖,对你来说,只不过是一项有趣的课改实验。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时时有生活。活力课堂,只不过是你记录为师者幸福的日记。 在课堂人生中,我经历了这样的3个阶段:我为课苦,我为课狂,我为课甜。10多年前,是“我为课苦”的练课阶段,领导每周都要听我一节课。教材处理,重难点把握,教学流程设计,行吗?对吗?合适吗?不知道。苦恼、焦灼,手足无措。10年前,是“我为课狂”的赛课阶段,从油田一级一级的优质课中走出来,一节一节的参赛课中磨出来,我走向了省第四届优质课比赛的现场,获得一等奖之后,又先后到驻马店、信阳等地上邀请课,还有展示课、接待课,我像超人一样打磨着一节节课,幸福、狂热,顾不得疲倦。如今,是“我为课甜”的阶段。这“甜”,并不是我上的课节节精彩、堂堂成功,而是逐步找到了上课的感觉,把握住了课的基本脉搏,我懂得了我在为谁上课——为学生上课,为释放自我上课。这“甜”,是反思,是提升,是课后的收获和体验。这“甜”,是微微的甜,也是涩涩的苦;是开心的笑,也是淡淡的遗憾。 3个阶段走来,我深深懂得了什么是好的教学。好的教学是对学生的亲切款待,是与学生亦教亦学的共舞,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默契与关联,是对学生本性保持着的开放、信任和期待。教与学,这伟大的事物,使我们的生命更完整、更美好。没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迷惑,没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痛苦,怎能体验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幸福?我庆幸,在课堂教学的漫漫长路里,这感觉,我一一走过。从教20年,细品其中味,我想,这就是成长。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我对语文课堂的追求,那就是——活力。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课堂,不同时期的课,有我对“活力”的不同诠释。 新课改实施后,“探究性学习”的提出为课堂刮来一股清新的风,我想让这风成为语文活力课堂新的增长点,于是,以《枫桥夜泊》为代表,我着力将语文的活力定位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我构建的“质疑漫谈”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通过学生自己质疑、自主解决、课上合作、课外延伸等形式,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体系。“诗人为什么而愁?”“从哪里可以看出诗人很愁?”“你还知道谁为愁做过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愁的名句?”一首28个字的小诗,在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引导下,融入的却是古今中外名人的万缕愁绪,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专家评委、安阳市殷都区教体局副局长原绿色现场点评: 课堂永远是教师走向成功的主战场。教师的人生之花要在课堂上绽放,就必须在课堂上下工夫,研究课堂,为课苦、为课狂、为课甜,提高课堂质量,加厚课堂深度、效度、温度,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