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醉草堂论书]康里巎巎草书的启示

 莲峰 2016-10-03

康里巎巎(1295~1345),是元代仅次于赵孟頫的杰出书家,世称“南赵北巎”。康里比赵孟頫年少40余岁,早年曾是赵孟頫的下属,并有幸得其亲授。出任经筵官之后,得以遍览宫廷收藏的古代书画精品,加之北方民族特有的豪放刚毅的性格,以及“每日坐衙罢,写一千字才进膳”的刻苦勤奋,最终使他能够脱略赵氏形迹而上溯晋唐古法,形成迥异于赵氏的雄迈奇绝书风。诸体之中,康里的草书成就最高,对今天的书法学习也颇具启发意义。

39岁时的草书力作《颜鲁公述张旭笔法记卷》,已是康里较为成熟的个人面貌。全卷单字结体纵长,欹正错落,通篇点画狼藉而法度谨严,行间紧密而无局促沉闷之感。字间极少牵连,微含章草笔势,与王羲之《十七帖》和孙过庭《书谱》等精致润洁、萧散简远的晋唐小草有几份相似之处,但行笔迅疾而神采奕奕,颇具大草的恢廓气度。或者说,此作是以晋唐小草为书体基础,但在用笔、结体的变化上明显趋于简化处理;与之相应的则是书写速度的大幅度提高,神采意趣也更倾向于王献之草书,甚至是唐代张旭、怀素狂草般的酣畅痛快。尤为难得的是,此作虽以中锋运笔而能圆劲遒逸,驰骋飞动而无浮怯之弊。康里自称“一日写三万字,未尝以力倦而辍笔”,或许有些夸张的成分,但用笔迅疾而精熟过人则无疑异。

需要说明的是,在古人那里,书法与日常实用书写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所指称的“创作”的意识也很模糊。在各种书体中,草书本来就是最为便捷急速的草体,过于精熟的书写更容易带来节奏与变化趋于单调、审美含量降低等方面的问题。此卷神采飞扬,逸笔草草,显然沉浸于娴雅逸迈、酣畅淋漓的书写情境之中,并未刻意追求作品自身的艺术效果。后人多有康里书法痛快有余而沉着不足的评价,其中就有这方面的原因。不过,那些带有明显章草笔法的作品却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康里40岁所作《李白诗卷》融章草、行草为一体,结体以章草为基调而纵长取势;用笔凌厉豪迈,点画起止处如斩钉截铁,圆曲盘旋处如钢丝屈铁,并特别强调和夸张了章草的斩截波磔。通篇节奏鲜明,跌宕起伏,有狡兔暴骇、渴骥奔泉的雄迈气概,可当明代解缙“子山书如雄剑倚天,长虹驾海”之评。文征明认为此卷“出入规矩,笔笔章草,张句曲谓与皇象而下相比肩,信哉。时人但知其纵迈超脱,不规矩前人,而不知其实未尝无所师法,观于帖可考则已”,大体近于事实。

如果把《颜鲁公述张旭笔法卷》与《李白诗卷》并观,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其一,二作分别以小草、章草书体为形质依托,而同具大草风神,意象混成而独具个性。其二,小草与章草本有古今、妍质之别,风神源于个性而依托于书体,因此,二作又有遒媚、奇崛的意趣之别。其三,由于后者特别强化了点画的起伏提按,融入浓重的波磔,用笔的节奏变化明显比前者清晰而强烈。既传神地再现了“银钩虿尾”般的章草古法,也在沉着痛快的挥运斩斫中,避免了纯熟和急速可能带来的油滑之感,增添了作品幽深奇崛的审美意境。

从今存康里书迹来看,《颜鲁公述张旭笔法卷》《李白诗卷》大体代表了其草书面目的两极,更多的作品则处于二者之间。对康里来说,章今混揉、娴雅遒媚的草书,也许更贴近他的日常书写习惯和审美志趣,《柳宗元梓人传》《谪龙说卷》即是其中的代表。

总体而言,康里与赵孟頫的书法“复古”思想、审美志趣一脉相承,并能在草书领域开创前所未有的奇崛之境,对元明草书发展的影响与贡献也大大超过了赵孟頫。其草书经由元代后期饶介、危素、端木智等人传至明初,并在宋克等人的笔下达到了新的高度。(文/马新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