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

 发哥07domrg8zi 2016-10-04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道德经》起点很高,如果还没学会怎么做人,千万不要学《道德经》,因为你根本学不会,反而会害的你连人都做不好。

这种情况怎么办?先去“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学起来,不断的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到达一定的高度以后,再来学《道德经》,对人对己都有好处。当然我也知道我说的没用,因为没品的人都不认为自己没品,或者急于指正他人更没品,这样可能会暂时觉得比较平衡,这也是个永恒的大问题。

“绝圣弃智”,最早是郭店简版是“绝智弃辩”,在流变的过程中变成“绝圣弃智”,这是两个原因引起的。

1、“圣人”这个头衔,越来越烂大街了;

2、后世子弟越来越不肖,道家的理念,越来越多的被用以攻击儒家理念,当然这种攻击是相互的。

这两个原因,本身就是“辩”,或者叫“名辩”的利用。“辩”,就是辩证自己的“思想”是“圣人思想”,辩证自己的“思想”比别人的高明。所以越来越多的“圣人”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理论”层出不穷。所以“绝智弃辩”就得变成更严厉的“绝圣弃智”来强调了。
《道德经》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

所以所谓的“绝圣弃智”,就是否认“百家争鸣”,因为“百家争鸣”,意味着“民”会无所适从,这样做得不到实际的利益。“利”在当时是指实际的利益,能吃能喝的东西才叫利。“少谈些主义,多谈些实际”,就是基于“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的考量。

所以,“绝圣弃智”和“民利百倍”是个因果关系,“绝圣弃智了,就会民利百倍”,反过来用,为了“民利百倍”,就有可能采取“绝圣弃智”的政策。这在古代,有“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八股科举”、“五四运动及文革”、“改革开放”,这都是“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的化用,有机会我们可以一一分析。

“绝仁弃义”,是在“绝圣弃智”的基础上,会产生的下一个“流变”,也就是“绝圣弃智”之后,虽然“民利百倍”,但紧跟着就是“绝仁弃义”,这个社会越来越没有“仁义”可言了,人人都不讲“仁义”,政权可能仍旧是稳固的,但是思想上,是慌乱的一塌糊涂,然后会怎么样呢?
《道德经》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

“民复孝慈”。社会自然会发展到“民复孝慈”,“孝慈”是人类永恒的“道基”,因为作为一个人,我们感受的第一份爱就是父母的“慈爱”,我们反馈的第一份“回报”,就是对父母的“孝顺”。这个就是再麻木,再“不孝”,再“畜生”,都会或多或少的有一丝这样的情感,只是有的人相对浓烈,有的人相对淡漠而已。

不管是民众自发的,还是社会提倡的,在“绝仁弃义”的情况下,社会总是还能够用“孝慈”这根救命稻草,把“人心”再回还回来的。回还回来以后,这时的共同意识会变化:“绝巧弃利”。

“绝巧弃利”,前边有“民利百倍”,提到“利”,这里又提到“利”,也就是人们会看清“利”的本质,放弃这种“机巧”、“利欲”的享受,这时候,社会会进一步变化:“盗贼无有”。

“盗贼无有”,既然在说社会,那老子说的“盗、贼”,就是国家之盗,国家之贼,“盗贼无有”,就是这种人会没有立足之地。这样隐含的情形就是,社会又回到了相对的清明之中
《道德经》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

历史一直都是惊人的相似,也一直都在这个圈圈里打转转,因为人生百年,一代人差不多明白了,也就要去死了,下一代人出来,他们又会不明白,又要摸索一遍,更何况国家民族处于大世界之中,还有诸多外扰,所以我们的民族,包括世界上其他民族,也都在这个循环中完成社会的不断发展,这段话就是《道德经》中的社会发展观

可见“轮回”的观点,并不是突如其来的。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这三种变化,可以(利用这种方便机巧)纹饰一些不足的地方,所以有的时候可以巧妙应用

比如我们近代,五四运动一直到文革,乃至后来的改革开放,就是迫不得已的“绝圣弃智”,反倒解决了迫在眉睫的“民生”问题。民生就是国、民经济问题,通俗点就是先吃饱饭。因为如果解决不了“民生”问题,那我们什么都是免谈。现在整个社会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尽快利用“孝慈”,把精神文明拉回正轨,双脚走路才能不扯裆。所以在现阶段,“民智”更为重要。民智,就是精神文明建设,通俗点就是我们要识好歹,在这个过程中,尽管“百家争鸣”好了,不争不鸣“民智”怎么发展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这三点,是讲有修养的人,在世间沧桑变化中,如果稳固自身的,我们一会再另开一个帖子写。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