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例子告诉你,定时用药赶走头痛

 水木年华138 2016-10-06
一个例子告诉你,定时用药赶走头痛

赵某,女,37岁。患者感冒后遗有头痛,经药物、针灸、封闭、放血等多种疗法调治两年余,毫无效果。患者主诉:头痛,巅顶部尤甚,每次发作均在下午6时左右,开始稍有恶心,至晚上9时痛势加剧,严重时如同刀劈,抱头卧床翻滚不已,疼痛难忍有欲自尽之念。舌质黯,苔薄白,脉沉细。

寒湿侵袭,久病入络。

散寒除湿,通络止痛。

川芎18g,羌活10g,薄荷3g,防风9g,白芷6g,桃仁9g,辛夷6g,蜈蚣1条,乌梢蛇6g。

上方水煎服,连服3剂,如石投水。不仅无效,反增口干。进退维谷之际,以脉推证,按阴盛寒阻的厥阴头痛论治。

高丽参9g(冲),吴茱萸15g,生姜50g,大枣10枚。

吴茱萸汤原方水煎服每日1剂于17时和20时前分两次服用。用药10剂,病人来告,效果明显,头痛锐减,发作持续时间缩短,疼痛部位也局限在百会穴周围。嘱病人守前方继续服用,改为隔日1剂,约进40剂,终于彻底治愈。

《黄帝内经》强调治病应“先知日之寒温,月之盛衰,以候气之浮沉而调于身”。这种“天人合一”的时间医学观念,以探索人体与外界的协调统一为重点,采取时间医学辨证手段来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该病人头痛发于黄昏之后,性质似属阳气亏虚,入夜阴盛寒邪陡起,病之寒与外界之寒相并,阳为阴湮,冻土加霜,阴寒浊气上冲,病情势必加重。12时~24时进入阴时,特别是18时之后为阴中之阴时,一束爝火置于冰天雪地之中,阴盛损阳,虚上加虚,对阳虚患者极为不利。只有创造条件助阳驱寒,才有可能止痛取效。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张志远教授认为,患者久病不愈,常规方药均曾试用,川芎茶调散、通窍活血汤无效,证明可能不是单纯瘀血停滞或风邪郁内所致。病情夜剧,脉沉,似属阴寒浊气上逆,而温里壮阳、散寒降浊治头痛的方剂以吴茱萸汤为首选,同时受张仲景当归四逆汤“凡内有久寒者,加吴茱萸、生姜”的启迪,张志远教授运用吴茱萸汤加重吴茱萸、生姜剂量,定时用药才得良效。

定时用药治头痛一案体现了张志远教授辨证施治的丰富经验和灵活性。感冒后巅顶部头痛,一般来说属太阳经或厥阴经。初拟散风通络,祛太阳经脉风寒之邪治之,未见效果。从前法治疗罔效,另辟蹊径考虑,认为午后18时发作至21时加剧,此为阴盛寒阻于厥阴所致,遂以大剂吴茱萸汤投之,并改变早晚服药方法,于发作时连服两次,果然收到明显的效果。此患者连进药40剂,彻底治愈。可见,既要借鉴前人经验,又得具体分析、灵活掌握,才能推陈出新,取得良好的效果。

文/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教授 刘桂荣

图/源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