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馆丨缺乏智慧的行善,比作恶更恶

 汉青的马甲 2016-10-07





拿别人的劳动成果成就自己行善之名,

就是最大的恶。

——国馆君按


布施行善,是一种积福累德的行径。但如果用别人的东西去借花献佛,还自我感觉相当良好,这就有问题。




南北朝时期,一共在位四十八年的梁武帝,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比整整一个南齐存在的时间都多出了一倍。哪怕在承平年代,也没几个皇帝像他一样高寿。


这个皇帝一生大概都会沾沾自喜,尤其紧要的是,他该对自己恪守佛教徒式的生活感到骄傲。


他衣服朴素,饮食淡寡,即使是隆冬时节,还能早起理政,五十岁之后更加清心寡欲,不问女色。他的统治,被称为“天监之治”,是南朝一段相对安宁富庶的时代。史学家钱穆评价他:“俭如汉文,勤如王莽,可谓南朝一令主。”


梁武帝一定觉得这是他平时多行好事,笃信佛教的结果。




的确,这个皇帝在位期间,大兴土木捐建佛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佛法大兴的现象,他居功不少。


可是当他得意洋洋的去问达摩祖师:“大师,我为佛教做了那么多事情,我的功德大吗?”


岂料达摩祖师冷冷地回应道:“并无功德。”


什么?梁武帝瞪大了眼睛。他却也不想多问,只把达摩祖师当做一个没见识的胡僧,双方最终不欢而散。


梁武帝自我感觉始终是十分良好的。举个例子,他对身边大臣宽容得没谱。皇帝萧宏被人举报私藏兵器,他得知后亲自去查看,发现弟弟家里的库房兵器是没有的,但全是金银珠宝,他居然高兴起来了:老六,看来你生活不错啊,不用我担心啦,哈哈!


好人得不得了。


但正因为皇帝这样的纵容,南梁的官员到了后来索性放开手脚搜刮民脂民膏,反正给皇帝知道了也不会怎样,他还担心你生活不够舒心呢。


就连梁武帝自己供养佛教的那些钱,哪些不是搜过来的民脂民膏?


正因为这样,达摩祖师清清楚楚地看到,这种美其名曰“借花献佛”的布施,其实并无任何功德。




是的,梁武帝很节俭很善良,但他却为了显示自己的善良,放纵臣下的暴掠,甚至不顾百姓的死活。他自我良好的感觉迷惑了他的理智,甚至随着年岁的增长,他悲天悯人的心理越加浓厚,洞察世事的能力却江河日下。


东魏战将侯景来降,南梁大多数臣下都不同意纳降,因为这个人当年就背叛过一次,城府极深。但梁武帝力排众议,只因为他做的一个梦:南梁横扫北方,北朝的臣民尽皆投降,他完成了没人完成的统一大业。


北臣来降,一定是个吉兆。因此他封了这个降臣为大将军、河南王。


结果,这个大将军位置都没坐稳,马上就叛变了,攻入南梁首都建康,梁武帝倒是很镇定。他问身边的大臣有什么办法击退叛军,大臣也很老实地回答:“你身边都是这些不忠不孝的人,怎么能堪当大任呢?”


而造成这个局面,除了梁武帝,还能有谁?




佛教修行讲三个字:戒、定、慧。由戒生定,由定生慧。所谓觉悟,就是能够增长智慧。梁武帝勤修佛法,却没有生出多少智慧,原因是他只不过是靠着行好事来自我麻醉。而他的那些所谓好事,也不过是损天下人之利,济皇族贪官之欲。


而我们许多普通百姓,虽然没有巨资供养菩萨,但凭着自己的双手为这世间创造价值,且修且行,这才是真正的增长功德之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