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の生活美学 柴米油盐酱醋茶,皆能为诗;锅碗瓢盆杯勺盏,尽可入画。而诗画如此,是可谓:案上一幅人间烟火色,心中万象世上风云空。 日式食器精美细致、古色古香,给人一种古朴静雅的感觉,看似自然简单的设计,其实匠心独运,内敛大方。大到一个盘子,小到一个酱油皿,都能 让人感受到本真的艺术之美。 | 匠人萩原英二 | 萩原英二是日本的一位木匠。由于喜欢木制品,学习木制品的制作技术,而且可以熟练的把木材转化成我们日常生活中需要的产品。 他的设计理念是“制作必须的和有用的木器”,他的作品简洁而不失其功能,且拥有温馨的用户体验。
充分利用木材本身的自然属性,遵循木材的纹理,确保以最自然的方式将产品,从自然带入到生活之中。 他还有一间自己的工房,也会出售日常所需的一些杂货。工房不大,却井井有条。不同模具、半成品等被有序地放置在木板架上,拉胚塑形的工作,都是在这张工作台上完成的。 屋外的阳光透过落地玻璃窗斜照进来,显得原木色的手作台更加温和。餐具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文化。 日复日,年复年,持之以恒的重新审视设计和提升技艺,透过这些作品看到他的工匠之心,以及真正的生活态度。 他的木质器皿每一件都是简单、朴实,做工细致入微,他把手作看作是最快乐的事情。 在日本的审美中,有一种素朴的态度,大多既不设色也不雕刻,处处显露木纹本色。久而久之,这样的审美取向也充分体现在日本的陶瓷器皿之上。 | 日常食器之美 | 信乐的柴烧,之所以有如此的魅力,主要在于它的独特泥料的构成,由于矿床种类丰富,信乐泥可搭配成各种粗细不同的粘土,造就了信乐陶多样的面貌。 最为著名的,还属信乐粗颗粒砂质泥,正因为这种特殊的砂质造就了信乐柴烧陶多姿多彩的风味。 成形时依靠手工的捏制、盘筑法,不使用辘轳,故成器歪斜不整。后来使用漉土,以辘轳成形的信乐器物,远较筛土制器来得工整。 最初的信乐烧并不施釉,但是在窑内高温下,附着于器表的薪灰熔解后自然生成一层润泽的釉膜(日语中叫“ビードロ”,也作自然釉)。其呈色不固定,有淡黄、淡绿、褐黄、暗褐、暗绿等色。 后世才开始使用玻璃质的偏绿色灰釉,掩饰胎体上存在的缺陷。这种灰釉的成分依照不同的器物种类而采取不同的调配,在良工的制作下也有令人叹赏的佳作。 将看似随意、实则巧妙的设计,与历史悠久、极具地方特色的的传统职人工艺结合,即有不一样的美感,又非常实用。 在日本,匠人回归古老的传统,展现了手工编织工艺的极致之美。 各种匠人精心制作的器物,它们给人悠然、恬静的舒适感,体现的更多是淡雅的生活气息。 吃饭用的筷子、碗盘、茶杯和酒壶都不可以随便苟且,既然饮食是生命之本,那么餐具当然也就是生活美的重要根源了。 简洁的线条使人们易于搭配,每一个餐具都可以依个人需要有多功能用途,看似简单的餐具,伴随着的是无尽的可能性。人们可以大胆且个性化的选择融合,激发所有人的想象力并激励他们去编织自己的故事。 天真自然,简洁质朴就是生活的本质,这些陶瓷艺术品诠释了生活的本质。 | 食器之美食之欢愉 | 夫妻俩开了一家杂货铺,店内的食器都是夫妇精选出来的,部分是自己的作品,一部分是各淘来的小物。 这些伴随他们生活三十余年的器物极具实用性又反映着不同年代的美学风格,也贯穿了他们的生活与诸多回忆。 店内空间布置简约,以微黄灯光塑造居家温馨感。多年和食器采购经验,贩卖有田烧、长崎波佐见烧、信乐烧等日本特色器皿,现代风到日式传统风格皆有。 只有把每日的起居作息彻底包围在美好的用具之中,一个人的生命才能被美感浸润。 从刀刃的材质、上下刀片叠合的角度、撑开的距离、固定刀片的钉子的松紧,到指环的大小、刀刃与手柄所成的角度,都凝聚着匠心。 每一个热爱美食的人,在厨房的碗橱里、桌案上藏着一大堆的碗碟,有些已经成为每天相伴的日常之用,有些会在特殊的时刻拿来妆点餐桌,而有些沾染了食物的气息,早已成为厨房不可或缺的一种场景。 美不是被制造出来的,好的设计就是将浑然天成的美感,不着痕迹地融入你的生活。 精心打造的食器不仅是艺术品,更是为每个人贴心打造的实用之物;让繁琐的厨事变得优雅从容,成就专属于你自己的味道。 一种美的行为艺术,应该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小小的店铺,你会看到一幅用心打造生活的画面,无论是藤编,陶土,还是棉麻制品,它都会带你感受到一种与现代气息截然不同的生活格调。 不如说,这里没有设计,一切源于他们对于生活的一种认真态度。 器物因被使用而美,美则惹人喜爱,人因喜爱而更频繁使用,彼此温暖。 - END - 你的锅碗瓢盆想换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