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真实的史书永远是不存在的!

 我心飞扬695 2016-10-07



今天和朋友聊天,朋友问我,怎么才能了解最真实的历史,读正史吗?我想了半天,只能喟然长叹,告诉他,没有办法,最真实的史书永远是不存在的。

 

史书,包括《二十四史》乃至《通鉴》等正史都未必可信。 

    

关于正史不可信的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造成的:  

   

一是史官的主观性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但史书以及写史书的史官是人,人就有思考,有思考就有立场,难免不客观,会主观。固然中国有直笔写史的传统,所谓“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其实,董狐把杀写作弑就带有主观道德评判色彩,那么,史官在在历史事件的取舍上就会为他的主观立场服务,这是会误导我们的。



    

二是史官的人品道德

   

既然文文山大肆推崇董狐的人品,按照两元论的观点,更不乏道德低下,人品龌龊的小人混进史官队伍,编《魏史》的魏收就是例子,他先生在编史时公然收贿,放话“何物小子,敢共魏收作色,举之则使上天,按之当使入地!”褒贬人物全凭个人恩怨及好恶,所以,魏收搞出来的《魏史》只能算是茅坑文学,史称“秽史”,可信度自然要大打折扣。

    

三是编史的政治需要

    

四人帮时期留下了很多垃圾狗屁言论,但有一句是大实话“历史是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因为政治需要,所以统治集团有系统的篡改编写历史。油画《开国大典》被改过几稿?另举一个例子是《明史》中记载的张献忠屠川,说张献忠蜀“共杀男女六百万有奇。”这基本上是当时四川的全部人口,然而,张献忠死后十三年的1659年,清军才攻陷重庆。如果四川果为鬼域。难道这13年当中清军在和孤魂野鬼打仗?由此可见张献忠屠四川说法的荒谬。因此,后人分析,满清是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把屠川的屎盆子扣在了张献忠(当然张也不是好鸟)头上了,通过《明史》而成铁案。

    



另外还有一点,我以为是史实的佚失无考,史官的道听途说或者文学情结造成的文学演绎。比如司马迁史记中的“沙丘密谋”,这事件绝密而诡异,不入第三人耳,但司马迁好象列席参加了密谋,他把这事写得象一场舞台剧,呵呵,固然好看,但不可信。

    

啰嗦了这么多,只能证明一句烂俗的话“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那我们读史如何取舍判断呢?我认为脉络读史法是对的,大历史的脉络走向应当是清晰的,是不易篡改的,关于细节,只能是细读、深思从而作出自已的判断了。


尽信书不如无书!


原标题:正史不可尽信


*作者:乌角道人,鱼羊秘史原创专栏作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