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宝高热惊厥家长谈之色变?别怕,危急时刻按以下方法即可!

 辣妈小儿推拿 2016-10-07
小儿厥证


厥证是指因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而引起忽然昏厥,不省人事的证候,常伴有四肢逆冷。厥证是儿科常见危重证候之一,可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其变化多端,且可一厥不复而导致死亡,故需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可挽回患儿的生命。


此外,还有一种厥证仅见手足厥冷。这类厥证的肢末不温,因阳气不能通达四肢,温运四末所致。若冷不过腕踝者称为厥;冷过肘膝者称为逆,又称“四逆”、“四肢厥逆”,不伴有神志障碍,或为神志昏迷前的先兆症状。西医学中的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失血性休克、中毒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等病,属本证范畴。


厥证并非小儿所特有,但由于小儿脏腑娇嫩,气血未充,神气怯弱,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患病后变化迅速,容易导致气血逆乱,阴阳失调,故厥证在儿科临床中较为常见,尤以寒、热、气、血、痰、食、暑、蛔诸厥为多。



病因病机


外感六淫、暴受疫疠、内伤饮食、痰浊中阻、外受惊恐、蛔虫寄生、药物食物过敏等能导致厥证的发生。


            


引起厥证的主要原因是外感六淫及疫疠之邪。小儿稚阳之体,外感时邪侵犯机体,易从火化;疫疠之邪化火最速,邪毒炽盛;热邪郁闭于里,不能透达于外,内闭经络,阳气被遏,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而致四肢逆冷,肢冷越剧,里热越甚。


此即“热深厥深”,可出现,内闭与外脱两种情形:邪热内阻,气血郁闭,不能贯通流畅,正邪纷争,正气尚存,初起神志尚清,若邪毒炽盛,神明受累,渐见昏迷不醒,甚则牙关紧闭,痰涎壅盛,尿赤便秘,是谓内闭;若病情进一步演变,正不敌邪,脏腑衰竭,出现汗出如珠如油,口开手撒,二便失禁,是谓外脱。


厥冷、内闭、外脱三者密切相关,相互传变,其关键在于内闭。由于气血闭塞不通,阳气不能达于四肢,而致手足厥冷;四肢越冷,热闭愈甚,促成正气卒衰,精气外泄,而成外脱。



辨证论治


厥证当辨寒热闭脱。寒热之辨在于识别其真假。热厥者肢冷虽可过肘膝,但胸腹灼热,烦渴溺赤,舌红绛,苔黄燥无滓,脉数有力或沉伏;寒厥者表里皆寒,纯阴无阳,故身无大热,或身冷如冰,畏寒蜷缩,神情淡漠,舌淡,苔白灰滑,脉微欲绝。闭脱之辨重在分清其虚实。




治方


中药成药

1.参附注射液:每次 8~16 ml,加入 50 %葡萄糖注射液 3 0~40 ml中静脉注射。1~2 次后,用 30~60 ml加入 1 0 %葡萄糖注射液 250~5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 2 次。用于心阳虚衰,阳气欲脱。


2.清开灵注射液:每次 10~30 ml,溶于 100~250 ml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 1~2 次。本品系安宫牛黄丸改制而成,用于热厥闭证。


3.复方丹参注射液:每次 4~8 ml,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100~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 1 次。用于厥脱时兼有血瘀者。



4.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每次 1/2~1 丸,每日 2~3 次。用于热毒壅盛之神昏厥闭。


5.紫雪丹:每次 1.5~3 g,每日 1~3 次。用于厥证中出现抽搐。


单方验方

  1. 稳压汤:人参、附子、黄精、麦冬、炙甘草。用于厥证阴阳两脱。


  2. 独参汤:别直参 10 g,切片,隔水炖煮,徐徐喂下,或鼻饲。用于气虚厥脱。



预防与护理


预防

饥饱适度,不暴饮暴食,不饥饿过度。防止药物、食物、煤气、石油液化气中毒。


体育锻炼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注意体力与运动量相一致,不在烈日下行走玩耍。


护理

发现患儿厥脱,立即平卧,头低位,在血压未稳定前不宜搬动。痰多者,头侧向一边,以利分泌物排出,解开衣领,必要时吸入氧气。


按医嘱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开始时 15 -30 分钟测脉搏、血压 1 次,稳定后改为 4~6 小时 1 次。专人守护,作尿量、神志变化、瞳孔大小等特别记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