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出自:《增广贤文》 解释: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赏析: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慈而从,妇听而婉'这类教人“仁”是从'孝悌'开始的的文字在我们的蒙学教材中早已出现过多次,它教育一代代中国人,为人处世应该有仁心,'仁'又要从我们身边最为基本的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做起。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达到所谓'父子合而家不退,兄弟合而家不分'。 孝为家庭的伦理道德标准,是能够让家庭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 '孝'道就是我们现在常常说的孔孟之道的起始点。孔子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国家要有明君才有贤臣,有了慈父才有孝子。家族关系的伦理纲常是双方面的,只有父慈子孝、夫唱妇随、兄友弟爱才能组成一个完美幸福的家庭。如果没有孝悌,家庭就会没有规矩。 没有孝悌,就没有了上下尊卑,人类也就没有了道德,那与低级动物没什么区别了。人在生物学中被称为动物,那也是高级动物。 人是理智的,是有良知的,有慈爱的,决不像别的一些动物一样带大了自己的幼子,幼子长大就会离开自己的母亲,从此,互不相顾了。作为儿子来说,一定要记得父母养育之恩,这样怎么能够不孝呢?作为兄长,从小一起长大,朝夕相处,这样又怎么能够不'悌'呢? 孔子从伦理纲常出发,劝人们先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然后再扩大到为国家、为整个人类而奉献。历史上说'忠臣必出孝子之门',如果首先不孝顺自己的父母,就很难做到爱国了。如果人人尽孝,天下必然大治,国泰民安。 |
|
来自: 东方竹马 > 《儒家释家道家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