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中的圣人是什么样子?

 朕皇考曰福林 2016-10-08

道德经文中,圣人出现32次如下:

第一:圣人(心)清净无为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第二:圣人爱护众生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圣人】在天下怵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

【圣人】皆孩之。

第三:圣人有德但谦卑而不争

【圣人】亦不伤人。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是以【圣人】披褐而怀玉。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慧不割(抱一就是不割,道之用为器就是割,能用来控制万物,不用则任其生灭是为智慧)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第四:圣人无我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五:圣人无妄语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第五:圣人即传法也护法。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度可度者,不可度者即弃之如用过的刍狗)

第六:圣人来到人间为积累功德。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辎重即功德,辎重是行军的保证,功德是升天的本钱)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功德就是粮食,积累功德就是提高灵魂能量)

第七:圣人好施舍而愿受一切苦,忍一切辱!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