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宽厚、厚道;宅心仁厚、厚德载物。“厚”字何以如此重要?--《道德经》第二十六章经典解读

 阳光正能 2020-06-23

黄碧蓉,是一位来自深圳的校长。

曾经是留守儿童的经历,让她的内心藏着一份对父母很深的怨恨,也从此把自卑烙在了心上。由于缺乏自信,她在工作中表现得非常焦虑,不信任他人,事必躬亲,控制欲强,结果是团队发展缓慢,磕磕碰碰;在家庭中,看起来不吵不闹,但家庭里缺少了一份温暖的氛围,总感觉一家人各自为政,孩子也很叛逆。

学习中华文化,黄碧蓉的生命发生翻转。

如今的她,自信而大胆,她说,这是一种沉甸甸的踏实感,我终于告别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正如道德经第26章里所讲的“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我们一起来学习《道德经》第二十六章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原文解读


“重为轻根”

重,就是厚德载物,就是站稳脚跟。一个企业家若能真正能够扎根大地、扎根客户,肩负使命,就会有一份厚重感,便能克制心中的轻浮,比如对于名利的一些贪求、一些小我。若有一份深沉厚重作为底蕴的话,企业的根基就比较稳,面对风雨的时候就能够行稳致远。

“静为躁君”

即面对各种事情要心静如水,心静如水才不至于急功近利,才能脚踏实地,杜绝一些比较膨胀的想法。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

圣人终日都承担着心系天下、无我利他、化育天下的那份担当,时刻不忘自己的使命。

同样,作为企业家,如果能够立志与祖国同频共振,心有大我,报效祖国,把帮助他人建设心灵品质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使命,那么必然就会拥有一份心安。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圣人虽然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真人,但是面对功成名遂,心态是燕处超然,很超脱,心中不挂碍这些荣辱成败。

什么是自信?自信就是依道而行,就是念念利益他人,念念为善去恶,以这样一份生命底色,行走人世间,还会不自信吗?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这是老子对当时的一些诸侯王的一份警告:诸侯王啊,你们何必以自己为重,而轻天下人呢?

今天,当一位企业家不再困在小我之中,而是让大我成为自己生命的引领,那么她的生命和事业将无比广阔而高远。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如果轻率行事,生命的能量都用在那些轻浮、名利之处,就会失去根,失去大地的承托。因而事业的大厦根基就不牢靠。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无成。” 

小利就是我们生命中那份轻浮的东西,让我们随波逐流,失去对自己人生和事业的主宰。

厚德载物,才能愈挫愈勇

厚道,才能成事;厚道,才有担当!

商海云浮,面对挑战,一些企业可以充满自信,不断地超越挫折和障碍;而另一些企业却没有办法在困难和挑战面前领悟更深的商业之道,无法走出困境,将企业带到更高更远的境界,差别在哪里?

差别就在于这份厚德载物的胸怀,就在于格局和境界,就在于决策时的起心动念。

孔子曾言,“放于利而行,多怨”。这不仅是商道,更是待人处世之道的核心问题之一——义与利的问题。

一个人行事倘若全以利益为考量,任意发展,必然会导致怨恨交集。因为天下之利有限,难免引人相争。有了诸多的欲求,总会感觉不满足,起心动念都在私利,必然招致仇怨,实乃得不偿失,何况又偏离了正途?

相反,如果企业家的心所如果立于把事情做好,立足于念念利益他人的心灵品质,这样的企业不仅可以挣到钱,更可以开创一份圆满的事业。

拥有一颗纯粹之心,企业家的思维方式也会不同:遇到困难,失败一次,还有机会再站起来。坚定志向,沿着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度过这道难关,再往前走。

无限蓝海,未来可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