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QA模型法让授课更生动

 自律则自由 2016-10-10
先来看看这四个字母分别代表什么?
S=Scene情景或场景。先由培训师描述或者引发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情景或场景,这个情景或场景一定是与你即将给到学员的观点是密切相关的,且应比较简单、便于发问的。对情景或场景的描述一般不宜太长,控制在两长句之内为恰当。
C=Conflict冲突。在上述情景或场景中,表现出来一个或多个矛盾或冲突,这些矛盾或冲突必须由(最好是仅有)后面的“Answer答案”来解决。
Q=Question引出问题。面对上述矛盾和冲突,该如何解决呢?
A=Answer答案(也是培训师最终要给到学员的观点)。要想解决上述矛盾和冲突,最好按照培训师设计的方案(观点)来解决。
一个太直白或太容易获得的答案,对学员来说是没有吸引力的,正如一部一开始就告诉你结果的悬疑剧一样,是没有看头的。比如,我们常常听到老师在课堂中用这样的语言来过渡到想要给到学员的观点上来:“接下来我们看下一张幻灯片…”很显然,观点的引导铺垫不够充分,非常机械地拽出观点,很生硬,不够灵动。所以,在设计要给到学员某个观点的时候,最好有一个比较自然的引导过渡,充分地体现你所给观点的充分性和必要性。就像很会答讪的沟通者,你本来跟他没有关系,但他总能找到感兴趣的话题,跟你搭上话并不断消化他的观点。
前段时间媒体上有关神医消灾骗钱的事件很多,仔细分析后,会发现这些骗子惯用的套路里,可以分析出SCQA模型。一起来看看:
首先,骗子会找一个合适的机会或场景跟被骗人搭讪(当然,他们一般会瞄准面善的中老年妇女下手):“唉,大姐,你有没有听说过附近有一位X神医?…”或者是“大姐,这么巧,在这碰到你!…”(大姐也想不起对方是谁,但碍于情面,只好继续交流)。看到没,这就是话题的突破口,用一个“Scene场景或情景”导入话题。
接着,一路家常到了“神医”家,与“神医”一见面就让大姐目瞪口呆,因为神医对大姐家的情况了如指掌(殊不知,这一路家常早已了到“神医”耳中),大姐信了“神医”真“神”后,“神医”话锋一转:你家孩子几天之内有血光之灾!引了一个“Conflict冲突”,并告知,如不采取措施将会如何如何(后果描绘得非常吓人)。大姐问那该怎么办呢?”神医“也会问,你想不想救你的孩子?这是“Question疑问”。其实,前面做如此多的铺垫,就是为了引出最后的“Answ
er答案”:如果想替孩子消灾,就请如何如何。结果钱到了骗子手上。
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想告诉大家,如果骗子一上来就直接给“Answer答案”:我想替你孩子消灾,请你拿钱来。不说他会被人揍扁,至少不会有人上当。但我们的很多培训师在课程中就常常这么干,要给学员什么观点,就直接生硬把观点赤裸裸地呈现在学员面前,缺少必然性和充分性的引导与铺垫,让人不易理解,不好消化。
比如,需要在课堂给学员讲解一个“如何有效缓解上课时的紧张情绪”的观点,传统的讲法是:
“接下来我们看看如何有效缓紧张情绪,一共六种方法,一是物理运动法;二是问题转移法;三是充分准备法;四是呼吸调节法;五是放弃法。那么,什么是物理运动法呢……”
这种方法本身没有错,但内容生硬而不够生动。如果用上了“SCQA模型法”,本身枯躁的文字就会注入活力,增强语言的粘性。改过之后,这段文字可以是这样的:
“不知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当众表达时或面对多人授课时(描绘一个大家熟知Scene场景或情景,作为切入点),会出现手心冒汗,两腿发擅,大脑一片空白,原来记好的内容一时间全乱了(引发一个或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Conflict冲突,为最后答案的引出做铺垫)。下次碰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Question疑问)?您可以按照以下六种方法尝试缓解紧张情绪……(给出Answer答案)。”
有了“SCQA模型法”以后,几乎所有原来用来纯“讲述”观点都可以让它变得生动起来,来看看“SCQA模型法”的常用套路:
教学案例:某公司《金展台》项目中讲解词设计环节,有学员运用了“SCQA模型法”,前后一对照,效果真不一样:
“目前我公司与出租车公司合作推出12580出租车电招热线,也就是我公司“安捷通”,对于广大市民来说又是一大便利。我这里展现的就是12580总台的调度系统,通过这个系统……”
这样的结构会不会显得太平面?调整一下,会不会好很多?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呢?在比较偏僻的地方等了很久都等不到一辆出租车,好不容易来了一辆说不定还要跟一起等的人抢,感觉特不方面,如果有女伴在,男士们也会觉得好没面子!下次如果再碰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呢?您只需要拨打12580,全市的出租车都由您来指挥…”
教学练习:
“非人力资源经理要能区分与职位相关的三个名词:任务、岗位、职位。任务指一项具体的工作。例:指派打印一份文件;岗位指某人须完成的一组任务,有多少岗位就有多少人员;职位职位是由许多相同的岗位所组成,这些岗位的性质,类别完全相同,完成工作所需条件也一样。”
上述内容是在《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中,培训师需要传递给学员的观点,如果运用“SCQA模型法”能设计成什么样子?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