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陪小鸡球球去参观了中国教育慈善展会 维尼老师现场给大家讲了很多动听的故事 还带过去很多绘本小书 赠送给参展的小朋友们 可是,现场令小编最最动容的 还是那些努力生活的小朋友们 不管是阅读障碍,还是深有残疾 不管是听说困难,还是智力低下 他们依旧努力去阐释自己生命的意义 有一个关于帮助阅读障碍孩子的公益组织,带来很多“星星的孩子”绘制的明信片,上面是孩子们在努力克服阅读障碍中的成长笔记。精巧可爱,让人爱不释手。 在心理学上,把有自闭症的孩子叫做星星的孩子。因为他们,你只能看得见,却触摸不到真正的他们。就像星星一样,遥不可及。 今天要说的电影就是《地球上的星星》,国庆小长假,如果去不了远方,不如在家陪孩子看看这部电影吧!也许你会对孩子的教育有一些新触动。 主角是一个名叫伊夏的8岁男孩。在大人们的心中,他上课东张西望,成绩永远班级垫底,爱闯祸,喜欢打架,不听父母老师的教导,脑子里永远都是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最终,这个不折不扣的坏孩子因为闯下大祸被送往寄宿学校,慢慢变得更加自闭,并且开始放弃自己。 感觉被抛弃的伊夏,眼神里尽是恐惧 然而,最开始的他像所有的小孩一样,不过是有一点点特别。他有着读写障碍,书本上的文字在他眼里像是跳舞的字符,不知所谓。然而整个世界在他眼中,仿佛是充满了惊奇和快乐的万花筒。他也十分享受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与世界交流。 像所有印度妇女一样,她温柔美丽,关心子女,顺从丈夫。相比于从小成绩优异,长相帅气,懂得礼貌的哥哥而言,伊夏似乎太过顽劣。并给这个沉浸于繁重家务中的母亲带来诸多麻烦。也与所有的母亲一样,她用无尽的耐心疼爱着这个特别的孩子,虽然她并不理解他。 对于自己的这个比较特殊的孩子,她费尽心血、伤透了脑筋。却面对苦苦哀求她不愿被送往寄宿学校的孩子终究是爱莫能助。 相对而言,严厉而傲慢的父亲显得更为冷漠。这个驰骋于职场的工作达人,怎么也想不明白他的次子为何会如此“失败”,这对他的尊严似乎成了一种挑战,好像伊夏的存在就像一个“败笔”。 在伊夏与邻居家孩子打架而不由分说地先揍他一顿时,在伊夏充满委屈与恐惧地问收拾行李的他要去哪里,他赌气说“离开这个家,再也不回来时”。这个父亲被孩子的“顽劣”已经消磨掉所有的耐心。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不被理解的孩子们,最初都被父母——最亲爱的人们误解。我们能理解父母们急迫而焦虑的心情,理解他们在沉重的生活负担下,面对这样一个特别的孩子所拥有的心理压力。 只是面对天生拥有阅读障碍的他们而言,一切似乎是难以解开的结。如果父母能够理解,如果懂得如何帮助,如果更多一些耐心,如果给予充分的空间,这些孩子会不会不会慢慢沉入他们的世界,变成星星的孩子们呢? 伊夏是幸运的,因为遇见他。 寄宿学校的新生活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改变,但在内心里,和父母分离的生活让伊夏感到闷闷不乐。这时,一位名叫尼克的美术老师走进了他的生活。 和以往所见到的固守成规的老师不同,尼克主张让学生们保留自己的个性和思想,自由的发展。也正是他发现了伊夏独特的美术才华,并积极鼓舞他去充分展示自己这份天赋。 不得不说,伊夏的画确实很惊艳。浓厚的色彩下是他那颗充满能量的心灵。而被送往寄宿学校的落寞,也在画作中一览无余。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正如电影里所说:我们中间一直都有那样的人,想要改变世界运行的规律,因为世界在他们眼中是另外一个样子,他们想法很独特。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他们,他们被孤立了,但他们可能是最后的赢家,那时世界将会被震动。 为了让伊夏的父母理解,伊夏的不上进只是因为患有先天性阅读困难症,尼克花了很多时间去与父母沟通,并告诉他们,伊夏与生俱来的绘画天赋是值得被重视与培养的。 最终父亲终于认识到自己的傲慢与狭隘,开始尝试着去理解与接受这样的伊夏,并流露出深深的内疚。 伊夏何其幸运,遇到这样的老师,犹如茫茫大海的一方灯塔。他愿意花时间去与他深入沟通。 花时间去发现他的优点。 花时间去陪伴他,启发他,打开他封闭的心灵。 伊夏在老师的悉心照顾和培养下,逐渐摆脱自己的生理缺陷,迎接美好人生的故事。然而,这种幸运并不是所有星星的孩子们都能拥有的,值得庆幸。 这部电影有着印度电影中一个比较显著的特征:有着极具节奏性的歌舞表演。这在影片主演尼克的饰演者及本片的导演阿米尔-汉的另两部经典作品《三傻大闹宝莱坞》和《我滴个神啦》中也有充分的体现。 不得不说,小编个人还是蛮喜欢这种表达方式的呢,不晓得大家觉得如何? 回归电影主题本身,这部电影算是教育片中少有的经典之作。关于星星的孩子,这应该是最暖心的一部电影了。 献给所有关注自闭症儿童、阅读障碍患者及其父母与导师们。他们是星星的孩子,他们也是我们的天使。 当然,这个假期,除了电影,亲子阅读也非常不错的啦啦啦,表要打我,放完广告我就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