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条文章

 rwxiu555 2016-10-11

在这个重要转折点,我本应单独写篇文章,但思量再三,还是三言两语的好。


过去二十多年(91年开始算的话),以“助国企脱困”之名造就的牛熊已经数次。远一点,始于96终于01的那一拨国企改到国有股减持;近一点,始于05终于08的那一拨股权分置改革到四大行全部发行上市;被当成夜壶用的,其实不只是房地产。


这一次“债转股”,完全可以比肩历史上这两次重大事件。仅仅只是执迷于找些“债转股”概念股,这视野就显得狭隘了。如同在05年你找“股改”概念股一样。


那么,这视野该有多大呢?


其实A股就怕“市场化” - 从老湿多年政策研究的角度,每次一讲这个,就代表着“你不重要了,自己玩去吧”的意思。


天啊,社会资源跟着政策调度东奔西跑的国情下,自己能玩个屁啊!所以,如果高层对于这个市场有诉求,这就不一样了。


“债转股”就是资产负债表上的债务转移,从负债这一栏转移到权益这一栏。这个变化,对于我大A有什么意义呢?


一,股权定价是有参照系的,谁对标呢?我大A;


二,不能流通的股权不好卖,谁对接?我大A;


要搞清楚一点,“债转股”的这些公司几乎都是没有资格ipo或增发,如果能干早就干了,毕竟股权融资成本多低啊!


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国有股流通权的问题,“债转股”主要解决没有上市资格的国有股“流通权”的问题,不影响大股东地位的前提下,把股权散出来,用来对冲尾大不掉的债务。


客观讲,这是一个“多赢”的局。


第一,比直接印钞好吧?(直接剥离)那样做,相当于全民承担债务。

第二,比银行减计好吧?(坏账)那样做,会造成一系列恐慌。


那么这些股权谁会买呢?老湿乱估摸应该是两类。第一,养老金社保来“垫底”。第二,专门成立的私募来接盘。


无论谁接,最后都是需要与我大A对接变现。老湿再乱估摸应该是两种。第一,绿色通道ipo;第二,上市公司增发来收购兼并(优先审批)


一旦“债转股”,资产负债表就“干净”了。上市也好,收购也罢,加上政策倾斜的“绿色通道”,上市变现会变得容易许多。


整个过程,我大A只是“接盘侠”? 不,要完成整个流程,就要保证我大A的估值水平只能高不能低,就要保证来一波“人造牛”,否则,所谓市场化的“债转股”就曲高和寡了,连个念想都不给,钱还没多到这种程度。


想想那场股权分置改革吧!预期是怎么由毒药变成蛋糕的?今年很多私募的“大菜”是“增发”;明年的“大菜”恐怕就变成“债转股”了。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回到前面我谈到那句话:“哥,就怕你不需要我”


好了,吹逼结束,开始复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