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台也应非诚勿扰

 江山携手 2016-10-11

讲台也应非诚勿扰

新课教授完毕,照例是要当堂训练的,温故而知新嘛。一位年轻教师在学生做完老师布置的随堂练习后,进行了及时反馈和讲评:

老师:六个题全做了对?

学生:是。

老师:真的?举手?

学生的小手举得老高。

老师:看来老师的题出的太简单了,下节课出一些更难的题,吓唬吓唬大家。

   从一个小的细节看到了我们教室的真相。真的吗?是对学生的不信任。出一些更难的题,来难为一下学生更是司空见惯。

这年头,我们的教室大多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老师们怕丢脸,怕不受爱戴,怕说话没有人听,怕场面失控,怕自己所教的成绩不如人。

学生们更害怕:怕挨骂,怕被羞辱,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怕回答不上来问题,怕成绩不好,怕面对父母的盛怒。(摘自《第56号教室的奇迹》)

更为“害怕”的是,师生在相互的“害怕”中逐渐失却彼此的信任,还会有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吗?

更为“害怕”的是,达成知识的手段诸如提问、检测、训练等都成了让学生恐惧的东西,乃至知识本身不再是奖赏,成为让学生生厌的东西,老师也逐渐成为让学生生厌的家伙。

想想,刚入校门怀着梦想和激情的学生,一段时间后为什么对学习索然无趣了呢?

   问题就在于,我们总是先计划着给学生一点下马威,让他们清楚我才是老大。教室充满了“霸气”和“戾气”,而少了一些愉悦、和谐之“气”,学生的眼睛,自然是木偶般呆滞,或如听到“非典”N1H1时的恐慌,而不是生动、积极、喜悦。

细心的观察,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教师的教育手段以及教师的心态,急躁了一点,学生难教的抱怨也多了一些,自然也就少了一些“养”,少了一些“化”,多了一些加工的痕迹。

这一切都在提醒我们,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无论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这是第56号教室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的出发点。如何在不诉诸恐惧的前提下让孩子们循规蹈矩,并使全班维持良好的学习表现?雷夫的做法是:你就是榜样,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以信任取代恐惧。

学生们最不满意在课堂和办公室两种声音说话的老师,最不满意用那些连自己也不相信的东西来征服学生,最不满意那种盛气凌人、以教育者自居的老师,道理很简单,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

随时为孩子们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要对孩子们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负责任,而是要让他们把自己的信任放在我们的肩上。

老生常谈,无可讳言,身教重于言教。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

别想愚弄小孩子,学生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他们欢迎没有教育痕迹的交流,喜欢没有心理距离的对话,欢迎促膝谈心的氛围。

让我们也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讲台也应非诚勿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