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练习太极拳者不得不知道陈鑫。如果说陈长兴是第一个打破门规把太极拳传播到陈家沟以外的太极拳武术家,那么陈鑫就是第一个依据自己练武所得而把太极拳形成系统理论著作的太极拳理论家。
太极拳自康熙年间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九代陈王廷首创,在传承200余年中,始终是口传心授,几乎没有多少文字可以流传,直到民国初年,陈鑫耗时12年完成了《太极拳图画讲义》(初稿为《太极拳图画讲义》后出版时定名为《太极拳图说》),图文并茂的讲述了太极拳源流、太极拳理以及太极拳法,形成了太极拳著作性的一座丰碑。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陈卜由山西举家迁入怀庆府境内,在温县城东北10公里处脚,将此村取名陈卜庄。由于陈卜庄地势低洼,常受涝灾,明洪武七年,陈卜合家迁往常阳村。此村位于陈卜庄东南清风岭上,南临黄河,旱涝保收。陈卜定居常阳村后,勤劳耕作,兴家立业。为了保卫桑梓不受地方匪盗危害,精通拳械的陈卜在村中设立武学社,传授子孙习拳练武。因村内有三条大沟,而陈氏家族人丁繁衍,常阳村便易名陈家沟。
陈鑫(1849—1929),男,字品三,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氏第十六世、太极拳第八代传人,前清岁贡生,近代中国体育史上著名的太极拳理论家。为太极拳理论集大成者,对太极拳发展贡献极大,当为太极拳一代宗师。
陈鑫没有子嗣,过继兄长陈垚之子椿元为嗣子。为阐发陈氏世传之太极拳理,陈鑫发愤著书立说,耗时12年,于民国八年(1919年),完成《太极拳图画讲义》,书稿初成时,已年近古稀。12年,陈鑫不避寒暑,呕心沥血,反复阅读了《易经》、《黄庭经》及有关武术著作,多次进行完善性修改,亲手抄录四份,分别传给侄熙元、松元、雪元以及嗣子椿元。
书成之后,陈鑫贫困交加,生活维艰,又因时局混乱,书稿一度失散,幸亏有初稿尚在,陈鑫做了重新修改,但是年事已高,为了不使书稿再次丢失,将书稿交予嗣子陈椿元,并嘱咐说:“若可传则传之,不则焚之,勿与妄人也!”
《陈氏太极拳图说》的出版发行对于太极拳乃至武术界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陈氏太极拳图说》阐明了太极拳源流根脉,世传各式太极拳均直接或间接来自温县陈家沟陈氏;在《陈氏太极拳图说》中,陈鑫用文字与图画逐势详述理法,以易理说拳理,结合经络学说,阐明陈氏太极缠丝劲的核心作用,理法体用兼备,被奉为太极拳经典之作。
附:《陈氏太极拳图说》 陈鑫著。1933年由开封书局出版。今有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年1月出版之本,内容字体仍依旧版。此书著者自1908年写起,用功12年,手抄4本,寒暑不辍。书中有拳经谱、拳经论、缠丝劲述、拳势图解,实为陈氏太极拳最系统最全面的经验理论总结,为陈氏太极拳理论集大成者。陈王廷创拳以来,代有名手,著述几无。经七代传至陈鑫方有此巨著。此书未出,世上论太极之书、溯太极之源之人甚多,独陈沟无闻,故谬说流传。唐豪访源,此书刊行。世人方知陈氏太极拳发源流变。陈鑫还有《陈氏家乘》、《太极拳引蒙入路》、《三三六拳谱》等著作**。
陈公讳鑫,字品三(1849-1929),清光绪岁贡生,兼资文武,德高望重,以毕生心血集祖传太极拳法之大成,始著宏篇,传于后世,声名远播,业绩长昭。 广告 陈鑫“陈式太极拳图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