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题家庭诱发精神疾病

 云中公子 2016-10-14

研究发现,童年期经历过的一些非常强烈、痛苦的经验感受,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一个人的人格形成,及其待人接物的方式。比如,一个因父母离婚,从小就感受孤独的女孩,因为不愿再经历被人抛弃的感觉,在成长为各方面条件都非常优秀的人后,总习惯性找条件比自己差很多的男孩,却次次以分手画上句号。 

  比行为模式影响更值得引起重视的是,不良原生家庭环境与很多人成年后的心理疾病关系密切。 

  抑郁症、躁郁症。亦青几年前患上了躁郁症,她向记者倾诉说,从小到大,自己从没获得过父母的认可。“小时候,我以为是自己做得不好,于是拼了命地学习,可我不管考多少次第一,他们永远没有认可的时候,倒是责骂时时不断。患上躁郁症后,父母没有理解和关怀,而是拼了命地指责我没出息,说怎么生了我这么个另类。”现在的亦青,已经打定主意做个不婚者了。事实上,1996年发表在美国《心理学报告》上的一篇论文,就论证、确认了类似亦青的情况并非个例。欧·利瑞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原生家庭环境与被试者当前的焦虑、敌对、抑郁情绪,具有强相关性。 

  强迫症。1984年,研究者胡佛与因塞尔在访谈了10名诊断为强迫症的患者和他们的家人后发现,这些家庭有着类似的特征,即环境过度干净,父母对家庭、婚姻有着完美主义认知倾向。由此,两人在《神经与精神疾病杂志》上发表论文称,原生家庭中,父母的完美主义与个体自身的易感性是造成强迫症的主要原因。 

  精神分裂症。与强迫症研究类似,一项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研究也发现,原生家庭存在的不良沟通方式如大声争吵和辱骂,以及对冲突的处理方式如冷战、无视、冷落或诉诸暴力,都直接影响到了患者的发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