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宁海前童古镇

 元导 2016-10-15

课题名称:城镇化进程中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现状与发展研究

首席专家:潘鲁生


  前童古镇,始建于南宋绍定六年,地处浙江省宁海县西南,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理环境独特的江南古镇,被命名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这里小桥流水人家,街径卵石铺就,屋基也大多为卵石垒成,有着与众不同的景致。



  古镇的民居按“回”字九宫八卦式布局。童姓祖先按照八卦原理,把白溪水引进村庄,潺潺溪水挨户环流,人人可在溪水中洗菜净衣。青藤白墙黑瓦,石头镂花窗户,雕梁画栋门楼,苍凉中显现出昔日曾经的繁华。走进古镇,随处可见屋檐上雕刻精美的木雕,窗户上镶嵌精致的石雕 。



  这里保留有明清时期完整的古建筑群,以古祠、旧宅和老街为主体构成。其中童大宗祠建造于明初洪武18年,占地1.2亩,檐头四注,两廊发阁,南设戏台,北存祀室。其他环村而筑的“俨思祠”、“永言祠”、“崇本祠”等数十座小祠,分别建于明天启、清顺治、乾嘉年间,历经数百年轮廓依旧。



  古祠周围是黛青粉墙的四合院,“群峰簪笏”、“职思其居”、“欣所寄”等40余个道地,几乎完整无损地保留着清代乾嘉年间的风貌,比起一些出名的古镇,前童还是未开发的古村落,走在幽深的巷子里你甚至有可能看到家养的猪,或是不经意掉下来的蜘蛛,也少了商品经济的侵袭而更好地保存了民风民俗。墙是因为沧桑而灰暗的墙,房是因为年久而灰暗的房。



  老街两旁都是长板门面的店铺。紧邻老街是一幢幢至今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梁枋门窗上满是雕饰,精巧的跃鱼马头墙和脊塑墙花具有独特的地方风格。马头墙是古代江南富户官宅威势的象征,据说级数越多,职位越高。墙面嵌着雕花石窗,外墙上塑浮雕文字,墙尖塑着冲天而起的跃鱼和飞龙,寓含“鲤鱼跳龙门”之意。门柱上那两只活动的倒挂狮子,门墙上一对瓷盆中各饰有5只飞舞的蝙蝠,象征着五福临门。大祠堂建于明洪武十八年。大厅有32根大圆柱,好比32颗象棋子,隐含全局一盘棋之意;每根柱子中间大,两头小,是典型的隋唐风格明式建筑。



  前童素称“诗礼名宗”。早在明初,童氏先人就筑“石镜精舍”,以聚六经群书数百千卷,礼聘方孝孺先生课教子弟,开启文明。自此,“读书不求闻达,亦足变化气质”,便成为童氏先人信奉的要旨。“谨节堂”、“聚书楼”、“集贤斋”、“天、尺木草堂”、“鹿鸣山房”、“德邻书院”,一座座充满文化内涵的明清时期书院相继建立。从这里,仅童氏获取功名者202人。至2005年一张张贴在厅堂里壁的中举捷报仍清晰可辨。文化上的先着,造就了追求光明和知识的民风。



  前童是个五匠之乡,尤其以木匠和雕刻为代表。北京故宫博物馆收藏的一顶花轿和一张木雕嵌镶床皆出自前童。由县文管会收藏的木工雕花床更是清末前童雕匠的代表手艺。前童家家户户,几乎都保存着清代和民国时期的雕花床、八仙桌、红橱、蔑丝箱等精致家具。古老的民居里,拱斗、雀替、柱饰造型千姿百态。山墙上堪称一绝的石花窗,林林总总200余扇,其图案没有一幅雷同。



  童氏宗祠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总平面布局由南向北依次为正门、戏台、天井、东西二厢及正厅,是封闭的四合院。正厅仍保留了明代风格,而宗祠穿斗抬梁混合结构的木架、卧蚕型的雀替、圆鼓型的柱础、覆盆式的磉盘、五凤楼状的戏台,在中国较为罕见。这种建筑风格始于南北朝,兴盛于隋唐,因这里较为偏僻,所以明代还有所保留。它由名儒方孝孺亲自参与设计,西厢曾辟为方孝孺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