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锦囊:要写好关系型作文,把握两个“关键”

 tnj660630 2016-10-15


作者简介

狄永兴,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任教于江苏省溧阳中学,兼任溧阳市语文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曾获江苏省高中语文评优课一等奖,课题《高中语文教学资源开发和配置科学化》获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三期课题优秀成果评审一等奖。



【名师出题】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如何写好关系型作文?
■江苏省溧阳中学    狄永兴

综观2016年江苏各地调研试卷,作文题不外乎以下3种类型:

1.关系型作文。如“忍耐”与“妥协”;“改变”与“不变”;“柔软”与“坚硬”;“尘埃”与“世界”;“简单”与“复杂”。
2.材料+隐话题类作文。如“文明礼仪”(不学礼,无以立,真正的礼,是把自己应得的权利让给别人);“种桃种李种春风”(我的梦);“健康”;“美”。
3.任务驱动型作文。对有争议的事例、现象,发表看法,如“出名宜早(宜晚)”。

相比较而言,考场中关系型作文的出现频率往往更高,重要性也不言而喻。那么,如何才能写好关系型作文呢?下面,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教学和写作经验,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般来说,写好关系型作文,要把握两大关键环节:一是要充分审清题意,深入立意,同时深度挖掘材料内部的关系;二是要用心选用素材,紧扣“关系”,精心处理。



以本次所出题目为例:“柔软与坚硬”这则材料有一定的难度,其特点是:比喻类+关系型。审题立意可分4步:

1
材料解读
不难看出,材料中的关键词是“坚硬的东西”“柔软的东西”以及“和谐的自我”,由此可提炼出话题:“坚硬”与“柔软”。立意的方向也由此明确:坚硬与柔软,两者不可或缺,否则就会偏题。

2
立意思考
“坚硬的东西”是指什么,“柔软的东西”又是指什么?“如何对待它们”的意义何在?“和谐自我”又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是同学们不能回避的,否则写作就会流于空泛,论证就会难以深入。

3
立意落实
什么是“坚硬”和“柔软”?坚硬和柔软是指人性的阳刚与阴柔。围绕“坚硬”,我们可以联想到:坚强、刚毅、倔强、坚持原则、锋芒毕露、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等等;“柔软”则可以理解成:柔韧、温柔、变通、适度妥协、柔情似水、悲悯、仁爱、谦卑宽和、感性……

在立意落实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坚硬”与“柔软”进行辩证思考,否则就容易出现误读。比如把“坚硬”误读为刻薄冷硬,冷酷无情、凶狠铁血、顽固偏激,把“柔软”误读为软弱、毫无原则地妥协退让、逆来顺受等,概念就发生了偏差。

4
立意深入
如何对待它们?意义何在?这是把文章引向深入的问题。想要平衡“坚硬”与“柔软”,就要懂得刚柔并济:坚硬,使人留有珍贵的“棱角”,保存鲜明的个性,坚持内心的准则;柔软,使人体味世间的温情,维持人性的温度,感知世事的温暖……两者相融合、相统一,最终达到自我的和谐。反过来考虑:过分的“坚硬”或“柔软”都会导致人格缺憾,如:过分的坚硬即意味着不知变通的固执和不懂情感的麻木;过分的柔软则会让人丧失原则,甚至促使恶现象的发生。这样一来,文章立意鲜明,论证深刻,自然就立得“稳”脚了!

我们有些同学,在遇到此类作文题时,容易出现弃材料于不顾,自说自话的现象,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尤其是面对关系型作文时,材料的内在关系往往比另外两种类型的作文复杂得多,如果不进行认真梳理,又怎能写出好文章呢?在这一方面,我们一定要深入挖掘材料内部的关系,把握好处理核心话题与彰显个性特点之间的矛盾。



下面再来谈谈第二个环节,即用心选用素材,紧扣“关系”,精心处理。现在很多同学在考试时喜欢写议论文,因而非常重视素材的积累。殊不知,素材的积累很重要,而运用则更重要。很多学生的作文没有写好,不是因为缺少素材,而是不知如何运用。即便是写记叙文,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下面3个作文片段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素材“选”得好,“用”得恰当,能够紧扣“关系”,精心分析,使材料与观点之间呈现出紧密相连的血肉联系,而非若即若离的油水关系

片段1.鲁迅称许赵少雄有着“台州式的硬气”,然而令我印象深刻的却是他搀扶鲁迅过马路的细节。鲁迅笑他“迂”,但是我要为他的心细柔软点赞。诚如他的笔名“柔石”,在他的个性里,也许具备了石头一样的坚硬与细丝般的柔软,才让我感觉到他是鲁迅笔下“左联五烈士”中最美的人。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片段2.瞿秋白,他给我们一个文弱书生的印象,但他有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他写下的《我的自白》,或许被人们理解成一种“示弱”,然而临刑前他能自己选择一块草地,盘腿而坐,说“此地甚好”,然后从容就义,你说那不是“坚硬”吗?没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不可能达到这种“和谐”。罗曼·罗兰说得好,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片段3.韩愈主张“文以载道”,这便意味着文字的价值由其承载之物决定。缺乏坚硬的文字无法和现实贴合,终究失于油滑;缺乏柔软的文字往往不能打动人心,而流于冷酷激进。巴金的《废园外》篇幅寥寥,却以少女之死直击帝国主义侵略之罪恶,又满含对无辜百姓受难的怜悯。前者赋予作品以时代感和现实感,后者则代表了文字的温度,人性的悲悯。一硬一软,冰炭同炉,这才使该文历久不衰,至今仍震撼人心。无疑,作家的坚硬与柔软决定了其作品的重量,也唯有硬与软的平衡,使文字具备了历久弥新的张力。

最近出台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概括了中学生应有的九大素养,其中就强调了“理性思维”的重要性。理性思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二是理性务实,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规范行为等。而这两点要求恰巧也为同学们指明了写作核心素养培养的方向。不仅要能积累、选用素材,更要学会科学思维,如此方能发现立意的多角度,体现写作角度的灵活选择。注重思辨能力,打造表达的智慧性,是写作的必由之路。


来源:江苏教育报·高中生周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