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读就出局】之十二:《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书笔记:关于人才的价值与价格的思考

 三余无梦生 2016-10-15



“不读就出局”第二期读书笔记火热来袭!


今天为大家展示的读书笔记来自@黄博,阅读书目《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股东信的核心思想之一,即价格是你支付的东西,价值是你得到的东西。这一思想不但可以应用到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也同样适用于劳动力市场。


人才,与土地、厂房、设备、资本一样,是经济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传统经济学中考虑的Labor,经常被翻译为“劳动力”,给人的感觉就是干一些简单机械活的苦力。但真正的人才所做的,绝不是这些不用动脑的简单机械活。

 

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人才的价格,是雇主企业支付的;人才的价值,是雇主企业得到的。当一个雇主以显著低于人才价值的价格收获一位人才,这对于企业来说可能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企业得到了价格与价值之差,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一经济效益并非直接体现在财务报表,因为我们作为外部人并没法直观地知道成本及费用中人员工资的节约。更多意义上,人才是企业的一种隐蔽的资产,是一种隐含的价值。优秀的人才,对于企业提高资产配置能力、经营效率、市场占有率、管理水平等方面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的一摊资产与业务,交给一流的人才和二流的人才经营,差异是显著的。这显著的差异,体现出来的就是一流人才相对二流人才的相对价值。如果将一流人才与最平庸的人才的经营结果进行对比,体现出来的差异就是一流人才的绝对价值。

 

现代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这尤其体现在同一行业的企业竞争之间。在行业和经营的产品和服务处在同一范围的大前提下,若剔除企业经营杠杆(DOL)和财务杠杆(DFL)导致的业绩波动,短期内企业经营成果差异基本可以体现为人才价值的差异。从长期来看,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也是由人才来决定:优秀的人才,会让企业在行业需求爆发之前即未雨绸缪,加大资本支出,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扩大产能,通过横向或纵向一体化提升产业整合能力与市场占有率,在行业需求爆发时提供充足和优质的供给;同时,合理地调节与控制企业的财务杠杆,使之更好地匹配企业的现金流,在保证财务安全的同时提升经营结果。

 

我想,这也是巴菲特强调投资于拥有非凡管理层的企业的原因吧,优秀的人才长期带给企业的“人才复利”,一定是非常巨大的。这也许也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自己的人才视作企业最为宝贵资产的原因。

 

但是,人才并没有直接量化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上,无论是在“无形资产”科目还是“商誉”科目,反映出来的都不是人才的价值。我们只能在营业成本、管理费用中看到生产工人、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支出,直观上看这是与股东有利益冲突的一个群体,无法体现人才作为一项资本和资产的重大作用。所以,在看企业财务报表的时候,需要额外考量企业的人才因素。通过全面比较同行业其他公司的财务报表并分析同行业内不同企业的差异因素,是量化衡量人才因素的一个比较靠谱的做法。单纯地去阅读管理团队简介和简历,看知名管理者的访谈或自传以及一些人物新闻和自传,可能对定性研究略有帮助,但个人认为据此进行定性还是太过空泛,更不用说定量。人才的价值,就一定要落到企业经营数据层面,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由此也可以看出,人才是构成企业经济护城河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这一护城河,需要企业给予精心的呵护与保护,因为人才要素是可以流动的,优秀的人才也更容易招到同行业内其他企业的挖角。上文中提到,企业以低于人才价值的价格得到人才,短期内对企业是利好,但长期而言,人才的价格一定会回归价值。当企业阻碍这一价值回归(也就是依旧以低于价值的价格对人才进行支付时),必然就会导致人才的流失。人才,不同于股票,并非一锤子买卖,往往每年就要重新结算一次。企业支付人才一年的价格,即获得人才一年的服务,到了新的一年,即需要重新支付新一年的人才价格,来获取人才新一年的服务。而股票,你在支付股票当时的市场价格后,就获得了企业剩余生命周期的一部分权益。如果企业后续不再进行增发或配股来摊薄你的权益比例,你即可以当时支付的市场价格一直维持这部分权益,不用再进行额外的支付。

 

由此看出,长期来看,企业没法以显著低于人才价值的价格得到人才。那么,当企业以其与人才绝对价值相称的价格支付时,是否意味着一流的企业长期来看一定会回归平庸的企业?这应该是个经济学的命题。对此我的思考是:

 

第一,上述趋势是必定存在的,就如同某一行业或企业的高ROE是不可长期持续的。

第二,上述规律的适用范围不单局限于人才这一生产要素。其他的成本要素的价格上升,收入要素的价格下降,原本过高的利润水平下降、回归、甚至跌破社会平均利润率水平,围绕社会平均利润率这一均值进行周期性的波动,这应该是内在的经济规律。

第三,企业除人才外的经济护城河的高低,决定了上述回归趋势的时间长短。

 

站在人才的角度来看,他的价值只有他自己决定,而他的价格短期内由他人决定,长期内由自己决定,因为人才的价格长期来看必然回归其价值。

 

人如何获取和提升自己的价值?靠的是提升自己的智慧。如何提升智慧?必须依靠阅读、实践、思考的不断循环,其中又以阅读为第一位,并与实践和思考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人的智慧与人的岁数、工龄、司龄并一定成正比。阅读、实践、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才是获取智慧的来源。很多人活了一大把岁数,或是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并没有随时间增长而获取什么智慧。智慧水平长期停滞不前,还依旧消极懒惰地不去获取智慧,空白头,虚度日,这就是人生的一大悲剧。

 

人的价格短期内由他人决定,这里的“他人”可能包括HR、同事、领导等,他们通过有限机会(比如面试、日常工作)对你的有限了解来评判你的价值并决定给你的薪水。也正因此,这种评判不可能公允,也就是给你的薪水必然不会正巧与你的价值匹配,有可能低,也有可能高。且不论暂时的高与低,持续地提升自身价值都是必须坚持的道路,坚持对自己进行价值投资,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中枢。必须要认识到,这些人都决定不了你的价值,能决定你价值的只有你自己。认识到这一点后,职场中的利益之争、人际关系等都只是你个人价值的非相关因素。

 

仅仅通过有限的机会无法有效评判一个人的价值,除非你有过人的识人本领。如果你有这种本领,想必你离成功的投资者也不远了。也许,只有自己最了解你自己,也只有自己才最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价值。

 

职场中的很多人并不走正道,不去提高自己的价值与智慧,长期靠拍领导马屁,给领导献谄献媚、陪吃陪喝陪赌陪嫖等手段来提升自己的职位与待遇。不可否认,这种办法短期见效,甚至可以持续有效直至此人退休。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哲学,这里不去对这样的人进行道德批判,毕竟谁都有他的难处。但站在一个企业的股东角度,如果这样的人存在于企业的管理层或关键岗位中,那将对股东价值极其不利,因为这些人将自身的利益置于股东利益之上,且没有出色的才华为股东创造价值。任人唯贤,坚定选择不断努力提升自身价值并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的人才,坚定淘汰无法为股东创造价值甚至毁灭股东价值的庸才,才是企业长治久安并保持竞争力的不二法则。



本文版权归“中巴价值投资研习社”所有
欢迎分享,如要转载,请联系我们
中巴价值投资研习社
价值投资者都会关注的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