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能否技击? -- 简论太极拳的原理与意义 (一)

 春天旋律 2016-10-15

  一位好友,知我学太极拳多年,问太极拳是否可以用于技击,又问若人一拳快速打来,如何应付?太极拳给人的印象柔软缓慢,能否交手搏击,令人怀疑。但传说晚清时太极拳名师杨露禅,在王府当总教头,号称杨无敌,名震武林,似乎太极拳的技击能力实在不差,是真是假,令人疑惑!
   其实学太极拳的目的有多个层次,并不止于技胜他人,但太极拳如何能不以快嬴,不以力胜,确实有点神乎其技,玄之又玄,值得说明一下。


  太极拳是将中国传统阴阳五行等太极思维,应用到拳艺上,这种应用,虽然玄妙,但仍然合乎现代物理力学原则。简单的说,太极拳不用力,但利用自身体重,以我之整体对付人之局部,以杠杆积小成大,又以有如转门般的方式结构身体,达到时间上不先不后,空间上不多不少。所以在对敌上,太极拳认为'力大不如气敛,手快不如意先',到底甚么是'气敛',甚么是'意先',这便得一步一步详细说明。


  先说'意先',太极拳主张'用意不用力','意'是甚么呢?可以用例子说明,设想自已是一扇转门,转轴在中间,人推我左半,我的左半随其推而后退,同时我右半同步前进,能量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如果我的中轴稳定,别人怎样推拉我,我就能借彼之来力,还之彼身,人快我快、人慢我慢,自自然然的同步还击,不先不后。其实太极拳应用这种持中转动的身体结构比这复杂得多,除左、中、右之外,同时有上、中、下及前、中、后,全身之'中',是一个点,不是一条轴,这个点既是全身一部分,又要独立不受身体转动所影响。全身的中点在丹田,丹田由两腿饱满承托而不是用力去撑,两腿不断交换以保持时刻中定,这个把自已全身设想成一个上、下、左、右、前、后包围身体中点的灵活转动体,便是太极拳之'意',在人攻击我之前,我已用意把自己变成一个灵活转动体,这就是'意先',只要准备好成一个转动体,你手再快我也与你同步,所以说'手快不如意先',而且必须用意不用力,因为不用力才能整体的动,稍一用力便成局部作用,失去了整体重量的调动能力。


  '力大不如气敛'呢?先说'气',气在中国是一个哲学范畴,甚么难以确切说明的,都用气来形容。简单的说,气是具有物质基础的精微东西,但看不见,摸不着,若隐若现,似无实有。太极拳所指的人体之气,用现代语言来说,大概指生物电之类的物质,是传递资讯的介质,与呼吸之气有分别。上述的'意'是由意识想像,通过气这介质去驱使身体依意的形式运动,其作用在贯通全身,一体运动,稍有用力,意气即不贯通,无法以整体对敌。气这介质并不随便听自己指挥,必须经过正确的放松锻练,久之才能运转自如。松不是放软手脚,而是围着一个中心点张开,这个中心点不一定是实点,可以是虚的,情况有如一个气球,假设球不是灌气膨胀,而是以球的表面张开吸气,球愈松开愈饱满,表面愈开张,这种用意开张的松,才是太极拳要求的松,放软手脚,是丢不是松。太极拳利用意,通过气这介质,使全身松开饱满,松开之时仍为中心所控制(敛),而且这中心是多层次的,中心环环相套的,手指表面围着指心张开饱满,手指作为手掌的一部分也围着掌心张开饱满,手掌作为整条手臂的一部分又围部臂心张开饱满,层层相叠,使全身整体围绕丹田层层松开。你大力进击我身体,我全身松开,但松开而又保持全身一体,由中心控制,使全身成为一个灵活转动体,左来右打之,上来下打之,我的中心愈敛愈小,而且是虚的,要打也打不着,所以'力大不如气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