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天有个唐朝妹子给我化了个妆

 青梅煮茶 2016-10-16

注口樱桃小,添眉桂叶浓。

晓奁妆秀靥,夜帐减香筒。



唐 周昉《簪花仕女图》局部


唐人对于美的敏感是无处不在的,而对于美的表达更是不会有丝毫吝啬。即便只是美人日常的梳妆,也有锦绣诗篇记叙。


敷粉、描唇、画眉、贴画,只见一双玉白的手不停动作着,铅华、胭脂、眉黛、花钿、口脂一一从手中走过。铜镜中的美人,愈发唇红齿白,明眸善睐起来。



敷粉




无论画什么样的妆容,先把底子收拾好都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敷粉就显得至关重要。


而且,于崇尚浓妆的唐朝妹纸而言,更是要求底妆要厚!厚!厚!


这一点,在唐诗中多有体现。


如王建的《宫词》中就写道:“归到院中重洗面,金花盆里泼红泥。”说的是一个宫女在盥洗完毕后,盆中的水已经如泥水一般了。唐女的粉妆之厚,由此可见。



唐 周昉《挥扇仕女图》局部


所以“最爱铅华薄薄妆”这样的情况,在唐朝几乎是不会出现的。


既然说到粉妆,就不得不提一下米粉和铅粉,这两者可是那个香粉中最重要的材料。


米粉虽然制作方法简单,原料也极易得,但由于淀粉的特性,妆容极易脱落。所以能挂得住妆的铅粉,更受人们的喜爱。不过所谓铅粉,实际上包括了铅、锡、铝、锌等多种化学元素,对皮肤危害极大。


除了单纯的米粉、铅粉以外,唐代宫中还有以细粟米制成的“迎蝶粉”也颇受欢迎。



额黄




额黄,又称鸦黄,它起源于南北期,在唐朝盛行。


据《中国历代妇女妆饰》中记:这种妆饰的产生,与佛教的流行有一定关系。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进入盛期,一些妇女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将额头涂成黄色,渐成风习。



唐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


额黄是以毛笔蘸黄色染画在额上。其具体染画方法又分两种:


一种为平涂法,即额部全涂,如唐裴虔余《咏篙水溅妓衣》诗描述:“满额鹅黄金缕衣”。


一种为半涂法,是在额部涂一半,或上或下,然后以清水过渡,由深而浅,呈晕染之状。北周庚信《舞媚娘》诗“眉心浓黛直点,额角轻黄细安”,就是指这种涂法。




胭脂




看唐朝的女性画作总会发现,画中女子的脸颊都异常红润。那可不是画家夸张的艺术表达。要知道,再夸张的妆容,在唐朝都可能引领一时的潮流。


薄薄的胭脂当然美,不过是在我们这个年代。对于热爱活泼热闹的唐朝女子而言,就多少有些缺少创意的无趣了。




在盛唐那个活跃的年代,丰腴的胭红脸颊才是美的代表,粉够厚了,那么胭脂,就不妨红一点,再红一点。


妆容嘛,越是新奇越是能彰显个性。在她们的心中,大概从没有出现过一个叫做“奇怪”的词语。所以,她们标新立异,她们坚守着一切自己认为美的东西。


以红色脂膏涂抹面颊,笑带春风,面如桃花,有酒晕妆、飞霞妆、血晕妆、桃花妆等众多名目。甚至连碰到脸颊留下的伤痕,也能用胭脂描出一个斜红妆来。






唐朝的妆容,若用一个字来总结,以现在的审美一定不是美,而是怪。敷粉怪,胭脂怪,甚至连个最基本的眉妆,也透着怪的气息。


这种从战国时期就开始流传的妆点方法,到了唐朝这个爱美的朝代,眉妆一下就发生了量和质的飞跃。


唐朝的女子认为眉目最能传神,于是剃眉开额就成了美人的标配,她们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得呆板,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称其为“晕眉”。



唐 张萱《捣练图》局部


还有一种是把眉毛画得很细,称为“细眉”,故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中有“青黛点眉眉细长”之句,在《长恨歌》中还形容道:“芙蓉如面柳如眉”。


到了唐玄宗时期,画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名见经传的就有十种眉: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


如此多的画眉方法,也难怪诗人描述不尽。元稹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李贺诗中也说“新桂如蛾眉”。徐凝在诗中描写道:“一旦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 



描唇




唐朝女子化唇妆时也有那个时代的特点,主要以点绛唇为主,唇形适当缩小,看起来圆润饱满。樱桃小口,娇艳欲滴,如唐朝诗人岑参在《醉戏窦美人诗》中所说:“朱唇一点桃花殷。” 


虽然这要多小有多小的樱桃唇已经有些怪异,但是别忘了,这是唐朝,出现任何不一样的妆容都是有可能的。比如,“啼妆”、“泪妆”这样的“时世妆”。


白居易曾在《时世妆》一诗中详细形容道:“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近似含悲啼。”。 



唐 张萱《捣练图》局部


不知道这似泣非泣的“时世妆”是否曾给唐人我见犹怜的美感,如今看来,怪异之感,倒是满满的。


有意思的是,唐宋时期,口脂也是男士的必要保养、美容用品。每年腊日这一天,唐朝皇帝都要向一些重要大臣赏赐应节礼物,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就是面脂和口脂。




贴花




花钿又称花子、面花、贴花,是贴在眉间和脸上的一种小装饰,《木兰诗》中便有“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的记载。


对一切新奇事物都感冒的唐朝美女,对于花钿的爱,更是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她们除了用金箔剪裁,还用纸、鱼鳞、茶油花饼做,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来做花钿!



唐 张萱《捣练图》局部


如宋人陶谷所著《潸异录》上说:“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


发髻上玉雕的钗头凤其势如飞,嘴唇边笑窝儿所在的地方贴一对漂亮的花钿,就是那个时代的时髦美人的标准了。



美与美,往往相辅相成。而女人,无论哪个时代,对于美都有着更为敏感的天赋。

唐朝女子的美,不只是因为容颜和妆容,更是因着发自内心的自信。无论淡妆还是浓妆,容颜的娇艳,永远不只是面上的一点光彩。



- END -


【 广告 】

来杯咖啡,妆点不一样的一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