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心人民币的未来?先看看世界货币体系简史

 cat1208 2016-10-16

中国无可阻挡的要融入世界货币体系 ,这对每个人的影响,其实不会比融入WTO 世界贸易体系时更小,甚至还要高。认为仅仅是汇率浮动的,或者相信人民币会大幅贬值的,可以参考加入WTO前,认为仅影响制造业、而且制造业会被冲垮一样。这种轻视,有可能导致严重的误判甚至损失。

那么,现行的世界货币体系是怎么演变的,中间发生了几次动荡和转换,其他国家融入时曾经遭遇了什么,中国需要做出哪些调整?这些是大概可以讲清楚的,至于中国具体会怎样融入,每次调整对我们有什么影响,那就只能大致明白机制,以便未来应对了。


货币理论视角简介


目前货币理论大概可以分为两大流派:传统货币银行学,和信用货币流派;基于两者也形成了不同的宏观和发展理论。这里主要使用信用货币理论视角进行解读。

传统的货币银行学受古典观点影响,多数认为,货币是为了满足“商品交换”的社会需求而生,现钞和存款是金银的符号和派生,银行则类似于钱庄,是资金的中介;投资来源于储蓄,央行可以控制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和利率,以此调控经济增长等等。

信用货币流派则认为,货币分为实物货币和信用货币两个时代。现代银行的基本操作实录,是贷款时创造存款、还贷时消灭存款。这些基础事实与金银货币流通有着本质的不同。

信用货币流派依据微观事实得出推论:银行并非资金中介,而是社会资金的来源;流通货币是无数笔尚未清偿的贷款的浮存,其中每一笔都是注定要消亡,既有货币时刻都在减少;只有不断出现新的盈利预期、新的贷款冲动,才能维持或者提升货币总量;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主要由市场形成;等等。

在日本近20年和次贷危机后近10年的零利率+通缩趋势,传统学派开始沉默。学界开始关注货币内生机制(韦森),甚至要求全面更新宏观理论(陈雨露),偏向信用货币理论的央行团队们也逐渐得到认可(孙国峰《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创造和银行运行》、伍戈和李斌《信用创造、货币供求与经济结构》)。



01


17世纪以前的远古世界货币体系:金银几乎是唯一的信用约束


根据信用货币理论,部落时期往往是一方暂时有剩余,另一方暂时没有但未来可能有;或者双方协作的投入有先有后。先投入者面临着反悔、吞没的风险,需要对方交付一个罕见难得的信物,作为担保(清泷信宏 《罪恶是所有货币的根源》)。有些部落流行使用信物消弭这种错配风险,协作效率就能领先;那些不使用信物、只能在彼此都有过剩产品时才互换的部落,就落伍了。经历漫长的历史演化,最终金银淘汰了虎牙、贝壳等稀罕物品,成为了长期公认的信用象征。

数千年时间内,部落或者帝国之间主要以实物或金银进行交换。政府的萌芽起源于部落之间共同劫掠 -- 防卫的需要,以及由此展开的进化竞赛(诺思),难以摆脱劫掠和投机冲动,因此他们的信用非常有限。

直到英国的光荣革命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法案,财税职能才得以摆脱国王的武断,以此为担保的债券才相对容易的得到第三方认可和流通。至此,国债作为新的可流通的信用载体,出现了。

02


18世纪到二战前的旧国际货币体系:黄金本位,主权信用局部扩生


英国政府和武力集团成为了信用模范、信用背书人和保护者之后,显示出明显的制度优势,借助国债和军需采购,拿到更多境内甚至境外支持,采购更充足更先进的装备。而对手则每次战争时只能大幅加税,国民纷纷怠工闭市、隐匿资产甚至揭竿而起,往往元气大伤甚至分崩离析。


1694年英格兰银行获准成立,给政府提供借款120万英镑,到1790年英国国债就飙升到2.4亿英镑,首相公开宣称“这个民族的生机乃至独立,建立在国债基础之上”(1786年,威廉.皮特)。

美国独立后走上了同样的道路。在汉密尔顿等人强烈主张下,新的联邦政府接手了所有战争公债,起初时联邦总支出的80%用于还本付息,几乎就是专门为了协调各州税收和偿债的一个空壳,后续才注入其他职能,演化成为一个完整的强大国家。英美的持续成功引致了广泛的模仿,现代预算和国债的规则,快速代替了流行几千年的帝王专断。

这期间黄金也不断的从世界各个部落、民间、矿藏中加入货币流通,但在一战前后终于无法跟上信用需求的快速增长。尤其是1929年发生于美国的大萧条,严重的信用缺口和银行停业,迫使各国不得不先后放弃金本位,以解决信用不足和分工停顿的难题。紧急之下,凯恩斯的主张得到广泛采纳。

政府的债务存续期更长,破产解体的风险也比企业和个人更小,恐慌之下成为一个相对优选的信用补充。但凯恩斯理论没有明确“留给下一代的债务与资产对应;债务利息与未来收益对应”等基本信用原则,后世的政客动辄用于任期内发放福利收买民意(希腊、巴西等);或用于低效益的公共工程和就业(日本);或累积过多资产但却不发行对应的国债匹配,国民收入不足和国有资产低效亏损,成为信用错配的一体两面(中国)。




03


二战后到黄金非货币化:近代世界货币体系的过渡期

二战后各国大都已经摆脱了金本位,信用货币机制成为主导。但国际间仍然是美元挂钩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这导致了美元稀缺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抑制,后进国家往往选择进口替代战略,以减轻依赖。60年代中期,急需资金的日本在美国发行的债券还不到2亿美元,美国议员对海外投资和利息征税,就导致日本股市当天下跌5%。这些代价在今天看来实在是毫无必要。

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受到黄金储备的制约,各国财政和央行的主管们精疲力竭的进行了无数次协调、争吵,但最终还是无奈放弃了黄金挂钩和固定汇率(沃尔克)。美国之后也逐步转向,鼓励资金和资本自由流动。这以后,全球货币体系才开始独立行走。

黄金主导财富,无形之中迫使各国更偏向于零和竞争模式,一战和二战很难说与此无关。如果战后金本位仍然主导,那国际关系多半仍是基于资源争夺,难以想象日本的老人依赖美国的国债利息退休,美国的养老金依靠企业对中国的投资分红….甚至日本中国能否有机会崛起都是疑问。


04


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和成熟期


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时,各国都经历了普遍的失望和愤怒,但脱离了黄金桎梏和汇率资本管制之后,市场威力开始爆发。银行为合格的企业家提供充足的货币,巨量的资源、设备和人力得以跨国组合;还款清偿约束,又强有力的惩罚那些做出错误判断或低效率的失败者,包括银行自身。二三十年内,全球经济合作与跨国资本的增长,就达到财长行长们从未想象的规模。

自然,每次世界货币体系的重大调整,也都会有些国家掉队脱轨。80年代英美等国的自由化改革后,资金大量回流,拉美国家遭遇债务危机。90年代中国大幅开放和货币贬值,加上日本回撤,东南亚各国遭遇普遍的资金流出。

脱轨者通常是那些偏民粹的政权,领导人对财政和央行的独立性、对国际信用持蔑视甚至敌视的态度,损害信用之后需要更高代价恢复。

或者是该国的信用货币机制还没能传导和卷入大多数产业和人口。按照德索托在《资本的秘密》中所警示的,大多数后进国家,精英只满足于模仿先进国家的表面光鲜,忽略了发达国家在一两百年前已经实现的深层传导:几乎每一个国民都可以轻松将拥有的土地、房产、马车、粮食等进行抵押、转让、变更用途,获得货币加入循环。微观资本通路的堵塞,导致现代资本体系只能堆积在有限的城市或行业,稍有抽离就大幅震荡甚至垮塌,而非全国整体的轻微起伏。




05


现行世界货币体系


目前世界货币体系基本是市场主导,市场各方仍然偏好美元,主要是更相信美国的未来人口和经济活力,在美国国债、波音股份、帝国大厦或者农地、油田等资产之间的切换阻力也最小。美国企业和居民可以把资源让渡给出价最高、最有效率的公司,也能持有全球最优质企业的股票,这些制度红利反过来也是美国能相对引领全球的保证。而日本欧洲等与美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经历了80年代西方的自由化改革、90年代的中国和前苏东国家的开放、以及IT革命,这三次连续高潮和长期乐观气氛,导致全球货币(信贷)总量也高涨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规模。

然而这些货币背后的贷款和国债的偿还压力,如同永恒的太阳引力一般,无时无日不在抽回着货币总量,危及资产价格和全球金融稳定。利率降低到零,赤字和国债扩张到极限,也只能拖延而不能永久持续。除非中国或印度这种大体量的经济体进行深度改革,这些货币泡沫能与更多人口和产能结合,固化成长期资产、未来收入和消费的支撑。

问题是,中国或印度,能否在资金泡沫坍塌之前,与之更自由的结合。

06


人民币与世界货币体系的未来


中国和人民币在世界货币经济体系中的未来位置,长时段看,其实是由国内决策者、精英和国民等各层级的认知、远见和勇气所决定 --- 是这些产生不同的抉择,抉择又产生不同的后果。

日本照例又是中国的最佳镜鉴,同样从极度贫困到高速崛起,同样干预甚多引致抱怨和压力,同样一度可以“买下”美国。依据前日元掌门行天丰雄的批评,日本后期衰落的深层原因,是官僚和精英们的认知,没能超前于经济增长;把贫穷时期的被迫积累和牺牲,当作美德继续坚持;习惯了干预调控的部门视成功为自己的功劳,不信任民间和市场的力量;等等。

中国如果象70年代日本那样继续躲避重量级的改革,预计将是艰难的国内坎坷和危险的国际环境。日本体量相对较小,安全上又依赖美国,不得不“妥协”,但拖延也仍铸成大错,犹如被喂养和看护几十年的儿童。而中国的体量太大,各方未必有很强的信任和耐心,尤其未来大退潮的痛苦下,各国政客和民意互相指责的时候。行天丰雄甚至怀疑,从各国政治和文化根源的差异推测,21世纪多半将是一个动荡的世纪。

国内曾经的权宜之计目前仍有大量存留,许多早已到了弊远大于利的时期:国土广袤却仍严控土地并压制农民产权;规模巨大却仿效日本的出口导向;资金不再稀缺,但仍保留关税壁垒、外汇管制、资本市场管制;国有经济全球称霸,仍保留只积累国资不释放国债的惯性….

人民币国际化和结构性改革,其实是同一个目标的硬币两面,未来的改革、放开还有拖延,或许会导致比日本当年还要壮观的波动。理解国内机制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差距,推测未来步骤和后续影响,推荐《时运变迁—世界货币、美国地位与人民币的未来》,和雪球定制版导读。





本书推荐人

吴晓灵    原央行副行长、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
周其仁    著名学者,原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
管涛       原外管局国际收支司司长、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
刘煜辉    社科院金融所教授和博导、人民币交易与研究论坛学术主任



雪球定制版附加价值介绍

1.定制版还赠送导读手册,内含5-7篇特别约稿,方便国内读者了解世界货币体系的真实运行机制,清理货币战争、阴谋论等流言和演绎,应对未来各种变革和挑战。

2.雪球网旗下蛋卷基金10元红包。

3.定制版礼盒包装

4.10月30日左右发货,早于市售版到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