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公永泉之《杨式太极拳述真》

 武医同修 2016-10-19

《杨式太极拳述真》
汪永泉讲授

练习杨式太极拳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杨式太极拳的主要功用

如前所述,太极拳的功用可以发挥在养生与技击两方面。为养生而学,就要练就知己之功,求得内气充实通畅,由此方可祛病延年。为技击而学,则要在知己之功的基础七,加练知彼之功,防敌护身。目前习练太极拳者,绝人多数都是以养生为目的。即使有些人以提高技击功夫为目的,也得首先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充足的内气,因此必须从养生架子学起。练气是非常必要的。否则,既不能求得养生,也不可能很好地掌握技击本领。

从历史来看,杨式太极拳的前辈初到北京时,除了教练旗军,主要是在王府教贵族子弟练拳。这些养尊处优的人不能刻苦习武,因此,教授的只是由陈式太极拳发展成的杨式太极拳养生架子。目前流传于世并广泛习练的就是这套养生拳架。单练这个套路是不能技击的,需要补充揉手技法。杨式太极拳的技击架子只传给了自家子弟和部分门徒。前人把胜人之招综合起来,编成套路,这种技击架子可以用于技击,但必须有内功作为基础和后盾。“招”是外部动作,单纯用招技击,对功夫浅、体质弱的人可以取胜,对功夫深、体力强的人就不能取胜。“术”是指内功,是自身“神意气”的结合。技击时要用自己的“神意气”去控制对方的“神意气”。“招”中必须有“术”, “术”中必须有“招”,招术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杨式太极拳的威力,巧妙地胜人。因此,练拳和技击时,不能只重外形不重内功,不能只重“招”,不重“术”。有关技击的具体运用,在以后的章节中再作解说。这里,主要就杨式太极拳对于养生的作用做些简单介绍。

练习养生拳架是根本。练拳必须注重内功的修炼,培养内气。练拳的初步阶段就应当要求神意气内含而不外散。内含不是强聚,而要自然合度地使内气在体内运行。内气不散于体外方利于静养。躯体、四肢的动作和姿势都属于外形,内气依靠外形的运动而得以舒展,从而不断充盈、滋养。外形依靠内气提供的后援,才能进行连绵不断的“松、稳、慢、匀”的运动。神、意、气贯注到姿势动作上,体现为术的运用,可逐渐代替拙力,并且反作用于神、意、气的培养。只有学会内气和外形互相配合,才能起到养生作用,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学会杨式太极拳的技击功夫。

“一身舒适为万法宗。”说明养生架子的主要特点和中心要求是舒适、得意、大方。练习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身形要自然调直,不偏不倚。老拳谱所讲的”中正安舒”、“虚灵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都是说明这一要求。前面讲过的开胸张肘是练养生架子的必爹条件,如果胸不开、肘不张、头颈不调直,意就不能舒巍,气就不能松;通,精神就提不起来。但开胸不是挺胸,张肘不是撑肘,立头顶不是挺脖颈。习练者必须特别注意。调直身形一定要自然,使头、颈、胸、背、肩、肘都感到舒适放松。

第二,全身放松。各个关节、每块肌肉都要放松,使全身无丝毫僵硬之感。全身放松时,下腹部(丹田)要始终松弛微鼓,绝对不能紧张用力。“气沉丹田”不是“气压丹田”,须用意使之自然放松。全身重量不要压在膝盖、小腿和足腕,要全部松到脚底。

第三,内外相合。拳架运动中,内气和外形必须协调配合。要“以意导气,以气运身”。习练时应注意顺乎自然,务必使全身始终感到舒服、畅通、得意。不可外部动作先行,强制内气供应,使用拙力必然全身紧张,于养生不利。练拳时,先要全身放松,才能使内气从脊背通过肩、肘、腕达到手上。然后,再把内气接回运行于体内,如此往还,仿佛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接一浪。形成正姿势时,要周身松、软、圆、活。不勉强,不过分,合乎标准而又尚有余力。

第四,开合适度。在一开一合之间要掌握适当的分寸,特别是开的姿势不能过分。如果过分地开了再开,就会导致意气散乱,姿势与内气相脱离,长久下去还会耗伤内气。开了以后就要及时地合,使意气复原。保持内气舒适平稳,有益于养生。因此,必须注意对于难度较大的姿势动作不可过分追求。发现内气不够用时就不要勉强,以免伤身。要掌握以适当的内气去支援相应的姿势,保证内气圆活不散,姿势自由适度。使每一个动作都在一开一合中有节奏地运行。练功初期可假想由体内散出肩、腰、胯三个气圈,借以习练内功。随着功夫的不断精进,气圈便会逐渐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并能收到较好的养生效果。

技击拳架要求把内劲通出手外,称为“功夫出手”,意在影响虚拟的对手。每一个姿势除了前面提到过的基本要求外,还要学会散放内劲。例如:手势要由中心发出,并且做到内劲通出手外一至三尺,然后还能将意气顺着原路收回,机动灵活地变换姿势。每个姿势可分为起点、运行、终点、变换四个步骤进行。起点时,内劲要贯通放松于全身,以圆活的内气作用于身形手势,使之运行自如。运行时,保持周身的圆活内气,使动作平稳、均匀、缓慢地运行,不要有停滞和顿挫。到达终点时,自身的神意气要集中,内劲出手发向集中点。终点并非极端,还要留有余力,可进可退,以达到得意为限。蓄有供转换姿势用的内劲,才有可能灵活地运用于各种招式。变换时,要和终点的姿势连接起来,运用圆活的气圈把散发出去的神意气接收回来,再变换为下一个姿势。内劲要通过这种转变发挥作用,形成“化”与“发”的威力。“发于中,形于外,达于四围”,是形成气圈的关键,而肩、腰、胯三个气圈,对于技击来讲又是非常重要的。“肩圈”主要保证肩、肘、腕、手的灵活变柳;“腰圈”主要保证腰的自如旋转和供给全身各部位发劲;“胯圈”主要保证下盘稳固,进退灵活,以虚实步伐配合上肢活动,支援发劲。

以上简单介绍了练养生拳架的具体要求,以及养生和技击的关系言有关技击的招术,将结合套路和揉手,在下面的章节中具体说明。

习练太极拳应当根据年龄、体质、性格以及环境条件,确定目标和安排进度。中年人和老年人多为健身治病,延年益寿;有些中、青年和少年则对技击颇有兴趣。由于个人的条件和意愿不同,教授方法和习练方法也应当有所区别。要引导学习的人端正态度,循序渐进地练功。在教学中,要了解不同学习者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施教妙比如:老年人的特点是理解力强、记忆力差、体力较弱、收效迟缓等。必须注意其特点,发挥长处,克服弱点,持之以恒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青年和少年的特点是体力充沛、精神饱满、记忆力好、进步较快,但是,往往容易争强好胜、缺乏耐心、思想变化较大。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和赞习态度,应当善于引导。首先,要使初学者理解遵守武德的重要性,注意克服火性和傲气,严戒好斗之心。落实到练拳上就是要逐渐消除后天的拙力,不断增加内劲。只有习练拳架打到基础,然后才能传授技击方法,最终练成太极拳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功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