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由单纯的计算转向更为深入的思考(我的教学札记之四)

 hankagou 2016-10-19

由单纯的计算转向更为深入的思考

                                 ——我的教学札记之四

 

                         牛献礼

片断一:

   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在学生已初步“懂得算理,学会算法”之后,我又设计了如下题目让学生练习。

   一盒曲别针有126个,根据乘法竖式填空。

   126

  ×35

   630

  378

  4410

   5盒有(     )个

   30盒有(     )个

   追问;竖式里明明写的是378,30盒怎么是3780个呢?

【设计意图:把竖式计算与真实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给学生“再懂其道理”的机会,促进学生对计算法则的理解,而不仅仅是机械套用。】

片断二:

    1、根据乘积选择算式。

      (    )×(    )= 17280

    A、427×35   B、28×80  C、36×480   D、36×680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根据乘积个位上的数排除A,根据乘积的位数排除B,根据因数的前两位排除D,最后选择C。让学生感悟到计算中有策略和智慧蕴含其中,改变“见题就算”的惯性。

    2、根据乘积选择算式。

    (  )×(    )= 17□□□

    A、5□□×4□   B、3□□×3□  C、4□□×4□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根据乘积的前两位和两个因数的最高位数字排除A和B,最后确定C。在练习的同时,将基本技能的获得与数感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片断三:

    “三位数乘两位数”练习阶段,出示了如下题目。

    234×11=   325×11=   547×11=    384×11=

    待学生列竖式计算后,引导学生发现“一个三位数乘11的规律”。

    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背后的道理:先用三位数乘10,再加上这个数。

    然后又出示了三道“三位数乘11”的题目,学生很快就算出了得数,已经很少有人再去列竖式计算了。

   我乘胜追击,又出示了下面几道题:

    234×22=    123×33=    126×44=

   学生看了看这几道题,开始并没有发现规律,不少人又低头列起竖式来。

   我启发:难道只有列竖式这一条路吗?这几道题跟前面“乘11”的题目有联系吗?

   学生恍然大悟,欣喜地叫了起来,“哦!可以把22看成11×2,33看成11×3,44看成11×4,就可以用‘三位数乘11的规律’了!”

    ……

【设计意图:学生既进行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同时也发现了有趣的规律。在探索合理简洁的计算方法过程中,学生感悟到“计算也需要审题”,学会了“聪明地算”,也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思考:

    运算能力不仅仅等同于运算技能(即算得又对又快),还包括对于运算对象、运算意义、算理等的理解。

   “数的运算”教学中,相比计算程序的训练,教师往往在引导学生理解算理上做得比较“仓促”。或者,有的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时“蜻蜓点水”,很快开始介绍计算程序,然后就是熟练程序,算理成了可有可无的事情。或者,在促使学生初步理解后,就再也没有给学生“再次理解”的机会,似乎算理的理解只是第一节课前半段的事情,方法一旦会了就不用再理解算理了。这样的教学很容易造成学生“未理解,先熟练”的状况。为此,教学中既要重视法则的教学,还要使学生理解“数的运算也是讲道理的,不是按照程序机械运行”,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运算法则。从而加深对于“数的运算”的理解。

    列竖式计算只是一种熟练后变得自动化的操作程序。如果一味强调竖式计算,久而久之的训练获得的只是正确率的提高,其代价却是学生思维的单一化和学习过程的枯燥乏味实践也反复证明,并非练习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练习的效果就越好。熟确实能生“巧”,但是,熟也能生“笨”,熟也能生“厌”。“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经验让我们轻车熟路,也会让我们固步自封、画地为牢。

    练习的形式要丰富、多样,要把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其他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由单纯的计算(“动手”)转向更为深入的思考(“动脑”)。教师的视野决定学生的思维,“教师能够看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不断地在题目形式上进行一些改变,会导致思维含量的改变,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刻和灵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会更加合理与简洁,也会让学生体会到计算中也有策略和发现的欣喜,平淡的计算教学就会更多一些思维的乐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