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吃过这五个地方,就别说你对鱼有研究

 Andong6263 2016-10-20

人们吃鱼的时候习惯性地就把鱼鳞、鱼骨等5个地方去了,可你不知道的是自己丢掉的其实是“宝贝”。

鱼鳞

鱼鳞是鱼的外骨骼,富含胶原蛋白、钙、磷、卵磷脂等营养物质,同时还含有甲壳素这种膳食纤维。因为胶 原蛋白会在70℃~90℃的温度下转化为可溶性的明胶,常见的吃法是将其制成鱼鳞冻。具体方法是:将鱼鳞刮下,洗净。下入放满水的锅中,加点醋,使水温保 持在70℃~90℃的将沸未沸状态,小火慢炖。等鱼鳞慢慢融化,汤汁黏稠之后,关火,将其晾凉,置于冰箱冷藏成冻。食用时,将鱼鳞冻拌入调料即可。

鱼骨

鱼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鱼刺,富含钙等微量元素,经过软化处理后,其营养成分会更容易被人体吸收。非常 小的带骨小鱼要使劲嚼碎,进入胃里后,胃酸会将其鱼骨部分软化,促进钙、磷等营养物质的溶出。大鱼骨要吸它的骨髓,也就是鱼脊柱中的白线。此外,鱼骨还可 以加醋熬汤,小火焖煮(2~4小时)。需要注意的是,用白水煮汤,鱼刺很难变软,多加点食醋焖炖,可利用醋酸的作用促进鱼刺软化。

鱼鳔

古代有“海洋人参”之称,与燕窝、鱼翅齐名。鱼鳔含有生物大分子胶原蛋白质,有改善组织营养状况,促进生长发育,延缓皮肤衰老的效能,是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海水鱼的鱼鳔壁较厚,通常制成干品,称为鱼肚。鱼肚制成的菜肴口感滑润、细腻,有浓厚感。鱼 鳔里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和欧米伽3不饱和脂肪酸,可能对血脂控制有益。常见的做法是:将鱼鳔用清水洗净,和鱼一起清炖或红烧。

鱼肝

鱼肝是鱼身体里储存多种营养素的地方,比如,维生素A、维生素D和铁等微量营养素,但其中的胆固醇和嘌呤含量也很高,不适合痛风患者。鱼肝和鱼胆相连,在清洗鱼肝时,别把鱼胆弄破。肝脏有解毒的功能,特别容易集聚毒素。食用前,应确定鱼没有受到环境污染。

鱼肠

鱼肠含脂肪低,蛋白质含量不逊色于鱼肉。不过体积大的鱼的鱼肠才有食用价值,食用前要把里面的脏东西去净。因为鱼类所吃的食物都要经过鱼肠消化,所以它是鱼的身体里受污染程度比较重的器官。如果对鱼的养殖环境不够放心,就不建议吃。

延伸阅读:

常见的鱼类做法有哪些?

1.蒸:以清蒸为主,可以保留鱼肉的鲜甜。粤菜清蒸鱼(本书中又叫“广式蒸法”)的基本方法为:鱼沥干水分,用盐适量遍擦鱼身,姜丝排在鱼上,淋油适量;蒸锅内水烧开,鱼放入蒸7 ~ 10分钟(视鱼大小而定),取出滗去原汁,撒葱丝(也可以加香菜)于鱼上;再下锅烧热油至微沸,淋在鱼上,然后淋上生抽即可。除清蒸外,也可选择豉汁蒸,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加木耳、马蹄等。清蒸是保留原汁原味和营养成分最好的一种食法。

2.炆:适合含脂肪较多的鲢鱼,如凉瓜炆鲢鱼,用小火炆烂,使凉瓜吸收鲢鱼的脂肪,香浓而不肥腻。炆煮时间比蒸略长。

3.焗:多用鱼头,特别是鳙鱼头和鲮鱼头别有风味,与辣椒、姜、葱、蒜、洋葱一起用砂锅焗,要放足够的油,利用砂锅的热能把食材焗熟(通常都不另外加水)。这种菜特别适合在寒冷天食用,香辣暖身、益气驱寒。

4.煎:鱼用盐或椒盐腌30分钟,下锅煎至八分熟即可,用余温慢慢把鱼焗熟,这样吃起来软硬、湿度正好。煎过的鱼用来煲汤味道更佳,适合于脾胃虚寒的人群食用。

5.炸:鱼用盐腌15分钟左右,上干生粉或生粉浆再入油锅炸至金黄色。

6.煮汤:鱼肉或鱼头搭配豆腐煮汤,不仅使氨基酸互补,还有“以形补形”的作用,因此特别适合儿童、青少年食用,如鱼头豆腐汤、鲢鱼炖豆腐等。还有一些有特殊功效的汤水将在具体品种中介绍。

7.煲粥:鱼片粥最好选用大的草鱼,细刺较少。草鱼去大骨,鱼肉切薄片,滚粥,再加入葱姜丝、胡椒粉,鲜味可口。鱼片粥特别适合病后体虚、肠胃虚弱的人群食用,是广东一大特色吃法。

骨腩粥的做法为:鱼骨腩用盐、生抽和姜丝腌一下,放入煮好的粥中(还可依据个人口味加入菜心粒),这也是广东粥的一大特色。

煲汤最常用的是鲮鱼,如粉葛煲鲮鱼;还可用鱼头炖汤,如川芎白芷炖鱼头。

8.火锅:鱼肉切片或切块在火锅中涮熟,再蘸酱(葱姜丝、胡椒粉、生抽等)食用。

9.生食(刺身、广东鱼生):主要选择草鱼,鱼放血后快刀片出的鱼肉洁白透明,放在冰块上降温后更爽滑清甜,佐以油、盐、糖、姜葱丝、椒丝、豉油、花生碎、芝麻、香芋丝、炸粉丝等十几种调料。生鱼片入口滑嫩爽脆、满口甜鲜。

10.炒:鱼肉切片或切块,伴时蔬、竹笋等炒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