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

 姜太公人生如梦 2016-10-20

 

 

 


《黄帝内经》: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养生就是我们生活中的饮食作息,中心理念就是一种理性的生活态度。养生其实很简单,就是生活习惯,最简单的养生就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使我们身体不受伤害,延年益寿。

人的生命本身,就在自然规律之中。这个自然规律主宰了人的一生,从出生到长大,到壮年,到老年,一直到死亡,无时无刻不受着自然规律的影响。因此,自然规律就是生命,顺应了自然规律,人就长寿。逆之,就生病。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所谓健康,就是顺应了自然的规律。所谓疾病,就是违反了自然的规律。

    同样是一个人,为什么健康差别如此之大呢?《黄帝内经》中黄帝也有这个疑问,于是就问岐伯。岐伯于是把健康长寿的秘诀讲了出来:“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岐伯告诉我们,只要按照“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总原则去做,我们就能够健康长寿,能活过一百岁。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四大基石”: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与黄帝内经不谋而合。


中医养生的特点:


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形神兼养、三因制宜、防患未然


中医养生是数千年劳动人民继承了中医理论的精华,以他们的智慧和实践创造的一种独特的保健方法。其特点主要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1.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两大基本特点。中医养生学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秉承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特别强惆人与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协调统一。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而社会因素对人的身心机能有着极大的影响。

    辨证观是中医学的文化特色,也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法则。《黄帝内经》为辨证论治奠定了理论基础,张仲景《伤寒论》开创的“六经辨证”及杂病论治等,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历代医家又创立了多种辨证方法,长期发挥积极作用,至今还继续指导着临床实践。中医养生强调辨证施养,根据时令,地域,个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等不同而制定相应的方法,从而达到顺应自然、健康长寿的目的。

    2. 形神兼养

    中医理论强调人体本身就是一个有机整体,形与神相互依存。形,指形体,组织器官;神,是指情志、意识、思维为特点的心理活动现象以及生命活动的全部外部表现。形为神之基,神为形之主。形神共养就是注重形体的强健和精力的充沛,调摄养护使身体和精神达到最和谐的状态,方能健康长寿。这种形与神的高度整体统一,也称作 “形神合一”。

    3.三因制宜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时刻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黄帝内经》中就有人与自然环境的三因制宜,即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和因人制宜。具体而言,是指根据不同的时令气候特点,不同的地域环境特点,不同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具体情况,来制定与之相应的适宜的养生方法。它将时间、空间与人体的内部生理病理相联系,将天、地、人三者融合为一体。中医养生要求主动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相应地调整机体的行为举止,采用因时养生、环境养生、居处养生等方法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

4.防患未然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病养生谋略。中医养生的指导思想就是预防胜于治疗。疾病虽未发生,但已出现某先兆,或处于萌芽状态时,应该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数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在劳动和实践中发明了各种养生延年之术,同时总结了很多关于养生的方法,说明古人是非常重视养生之道的。孙思邈便有 “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之说。指导大家未病先防,这也是建立本公众号的目的。


中医常用养生方法

情志养生、起居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药物养生、炙法养生、推拿养生、娱乐养生、房事养生等等


养生方法常见情志养生、起居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药物养生及其他一些养生技术。以后我还会跟大家一起来分别讨论。

养生的方法有那么多,需要注意的是,养生方法的运用一定要符合机体的具体需求,要做到调养适度。过度对于机体来说反而会有损健康,过犹不及。例如,运动在养生中是必不可少的方法,适度的运动有利于增加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保持气血运行通畅,有利于机体健康。但是过度运动会使机体处于超负荷状态,结果事与愿违。如有些朋友,为了微信朋友圈的计步排名,疯狂刷步,最后导致膝关节损伤,得不偿失。因此,即使是好事也要注意掌握好分寸,不能过度。


    所以说,养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懂得了以上的道理,所谓的养生保健,不过是顺应自然规律,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逆之,就会生病,顺之,则可健康长寿。那些已经生病的人,赶紧改变原来逆着自然规律的生活习惯,现在还健康的人,尽量顺着自然规律生活吧。


养生不是玄妙的中医理论,没有一劳永逸,不能一蹴而就;养生是生活的点点滴滴,更是日日不懈的坚持;养生是相伴一生的生活习惯,更是一种理性的生活态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