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 第3楼 闲居故人 的话: 这些方剂都是阴阳两备的。而且变化无穷。坤:小柴胡汤是阴阳两备的啊,坤太阴了?? ... 离为火,主热,兑为泽,主凉,坤卦在离与兑之间,是寒热往来之处,故配以小柴胡汤,主少阳之证。而若从归经上看,柴胡为君,入肝胆经,当属震或巽卦,尤其当属巽。 此方配卦确有不可执守之处。 再如乌梅丸也一样,是寒热互杂用药,主上热下寒,错杂之病用错杂之方,亦并非纯主离火。 这是《神奇的中医八大名方》一书中的配法,原书是配的别卦,作者知医,未必深知易,所以,我们只可参考其意。 但是,中医方剂与八卦之间确实可以建立某种关系,用八卦理论来指导临床用药。例如,从曹颖甫小传中,有这样的记载,他在学医之前,他的父亲生病,百医不效,越治越严重,命在旦夕,所遇人用经方治好,而所述之理竟然是天道气运。所以,深知医者,必在于易。 在一个书店看到有本《中国八卦本草》,似乎是青岛科技出版社出的,属于国家中医药权威部门组织编写的专门学术著作。其内容为将许多中草药与八卦对应起来,分析其阴阳五行八卦属性,药性,可治疗哪些类型的病症。我觉得相当不错,不知道大士是否有此书?若没有的话,需要我帮买么? 谢谢大律师的好意。 我暂时还无暇看这些书,现在最要紧的是经典的东西多学一些。 在奇门中,是将本草按八门分类的。与八卦有所不同。如宣通类属于开门,汗法亦然。收涩类属于杜门,止汗类亦然。 我还是用我比较熟悉的领域中的东西结合着来学好些。对八卦还不太敏感。 乙261中国八卦本草 青岛出版社 刘杰 著 预定 正版 本书深入探讨了中药的药理理论本质。体例悉本中国八卦医学,上迄远古,下至清朝,以明中国中药本草来龙去脉、历代医药学家著作源流本末。次论八卦本草学说,本出太极,旁涉基固,以清中药治病之理,正本清源,规律以陈。再论八卦本草分类,详明本草科目产地、气味归经生降沉浮、用药八卦之理、配伍七情之义、组方主治效能、称量炮制宜忌。纵横交论,以明药法。 是书本草分类,正本清源,反繁归简,以本药气味阴阳八卦为纳,首分温凉寒热四类,次分温、大温、凉、大凉、寒、大寒、热、大热八别,再分为辛温、甘温、苦温、酸温、咸温、辛大温、苦大温、酸大温、咸大温、辛凉、甘凉、苦凉、酸凉、咸凉、甘大凉、苦大凉等四十目。之所以这样分类,就是因为中医之用中药,从根本上就是这样用的,它反映了中药的本质性科学内涵,并且是中药走向现代化从内在结构趋向一的必由之路。 【目录】 序一序二第一章 八卦本草沿革 第一节 先秦时代 第二节 秦晋时期 第三节 南北朝时期 第四节 隋唐时期 第五节 宋朝时期 第六节 金元时期 第七节明朝时期 第八节 清朝时期第二章 八卦本草学说 第一节 本草太极论 第二节 本草阴阳论 第三节 本草五行论 第四节 本草道地论 第五节 本草节气论 第六节 本草本原论第七节 本草炮制论 第八节 中药配伍论 第九节 本草剂量论 第十节 本草脏腑论 第十一节 本草经络论 第十二节 本草气血论 第十三节 本草毒性论 第十四节 本草煎服论第十五节 本草现代论 第十六节 本草八卦论第三章 八卦本草分类 第一节 少阳温类本草 第二节 太阳热类本草 第三节 太阴寒类药物 第四节 少阴凉类药物第四章八卦用药分类 第一节 阴阳用药 第二节 上下用药 第三节 气血用药 第四节 动静用药 第五节 香浊用药 第六节 滑涩用药 第七节 寒热用药 第八节 开闭用药第九节 生杀用药 第十节 清长用药 第十一节 补泻用药 第十二节 湿燥用药 第十三节 吐止用药 第十四节 轻重用药 第十五节 宣通用药 第十六节 卫气营血用药第十七节 三焦用药 第十八节 六经用药 第十九节 脏腑用药 第二十节 八卦用药 第二十一节 六淫用药 第二十二节 经络用药 第二十三节 四时用药 第二十四节运气用药 第二十五节 人体用药 第二十六节 男女用药 第二十七节 七情六欲用药 第二十八节 诸剂用药 第二十九节 诸证用药附录 阳 和 汤 ▲▲▲ ![]() 〖组成〗 熟地一两(30g) 肉桂一钱,去皮,研粉(3g) 麻黄五分(2g) 鹿角胶三钱(9g) 白芥子二钱(6g) 姜炭五分(2g) 生甘草一钱(3g) 〔药量及意义〕 〖用法〗水煎服。 〖方歌〗阳和汤法解寒凝,贴骨流注鹤膝风, 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甘草从。 5top 5top 5top 5top 5top 5top 〖附方一〗小金丹(《外科证治全生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