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肺、护胃、养肝全靠它!

 图书 馆员 2016-10-22
#秋季健康食谱#,清肺、护胃、养肝全靠它!心】秋季是一年中天气最干燥、最多变的季节,稍不留神就容易感冒发烧、口鼻咽喉发干、食欲不振、肠胃不适。饮食上,适当多吃天然健康食物,能让你的养生事半功倍。新鲜果蔬、肥美海鲜,秋季健康饮食菜谱↓↓对照吃起来,既满足你的味蕾,又能带来健康。
满足味蕾又健康】①用三蔬:白萝卜化痰止咳,莲藕降燥止渴,南瓜润肺益气;②食三果:雪花梨清肺热,枇杷润肺止咳,柚子理气化痰;③品三花:菊花清热养肝,玫瑰美容养颜,茉莉润燥美肤;④饮三茶:百合茶润肺安神;银耳茶润肺养胃;乌龙茶减肥降脂。

【中医名方】清肺止咳之泻白散

肺脏在五行属于金,对应的颜色是白色,在宋代医学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当中记载了一个名叫“泻白散”的方子。从方名当中就可以看出这个方子的作用,用清泻之法治疗肺部热证,具体是怎么样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方名】泻白散

【用量】地骨皮30克,桑白皮(炒)30克,甘草(炙)3克。

【用法】上药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脏腑热,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治疗】主治肺热喘咳。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麻疹初期、肺炎或支气管炎等属肺中伏火郁热者。

泻白散主治肺热喘咳证,造成这个病证的原因主要是肺部有伏火郁热,我们知道肺主呼吸之气,应当保持清肃下降的状态,当腹部有伏火郁结,就会扰动肺气,则出现肺气不降而发为咳喘。

肺在体合于皮毛,肺伏火向外蒸腾至皮肤,所以会出现皮肤蒸热。肺五行属金,一日之中旺于酉时(下午 5 时正至下午 7 时正),这个时候古人称为“日晡”,此时肺部伏火逐渐伤及阴分,所以每当日晡时分热势更重,它的特点是轻按皮肤觉得有发热、久按若无。与阳明热证的蒸蒸发热,越按越热的情况不同,需要仔细辨别。舌红苔黄,脉细数是热血逐渐伤及阴分的表现。

这首方子记载在古代儿科医书上,创立的时候是依据小儿的“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的体质特点及肺为娇脏,不耐寒热的生理特点,对于肺部伏火,并不选用作用猛烈的苦寒凉遏药物,而是选用作用缓和的清泄药物。

泻白散的组成非常简单只有三味药,分别是地骨皮、桑白皮、炙甘草,在煎煮的时候强调要加入“粳米一撮”。肺气失宣,火热郁结于肺所致,治疗以清泻肺热,止咳平喘为主。方中肺气失宣,故见喘咳;肺合皮毛,肺热外蒸于皮毛,故皮肤蒸热(轻按觉热,久按若无,由热伏阴分所致)。方中桑白皮甘寒性降,专入肺经,清泻肺热,止咳平喘,为君药。地骨皮甘寒,清降肺中伏火,为臣药。粳米,炙甘草养胃和中,为佐使药。

这个方子的组成当中主用甘寒,清中有润,泻中有补,通过培植脾土而间接滋生肺金,既不是简单的清透肺中实热以治标,也不是单独滋阴润肺以治本,而是标本兼顾,祛邪而不伤及正气,符合肺脏的生理特性。、

肺经热重者,可加黄芩、知母等以增强清泄肺热之效;燥热咳嗽者,可加瓜蒌皮、川贝母等润肺止咳;阴虚潮热者,加银柴胡、鳖甲滋阴退热;热伤阴津,烦热口渴者,加花粉、芦根清热生津。

栀子金花丸适合上火“拉不出受不了
栀子金花丸是一种常见的清热泻火中成药,具有凉血解毒的作用,临床用于肺胃热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目赤眩晕,咽喉肿痛,大便秘结等上火症状。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上火症状都合适,栀子金花丸适合“拉不出”和“受不了”的上火患者。
中医所谓的三焦,是从后背上划分的三部分上焦包括心肺,中焦包括脾胃,下焦包括肝肾。中医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吃不进”。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受不了”。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拉不出”。
什么是“拉不出”和“受不了”上火?
“拉不出”是指下焦(肝、肾、膀胱、大小肠等部位)有火,表现为大便干结,小便短少,尿色黄赤、浑浊有味,阴部时痒,妇女白带增多,甚至带黄。小儿则眼屎多,头面部长红疹。常用中药可选三黄片、当归龙荟丸、栀子金花丸、龙胆泻肝软胶囊等。
“受不了”是指中焦(脾胃部位)有火,表现为时而胃火亢盛,食不知饱,时而呃气上逆,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儿童则表现为胃肠功能紊乱,有饱胀不适、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宜选用栀子金花丸、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清胃散,小儿宜服七珍丹等。
栀子金花丸不适合表现为“吃不进”上火
“吃不进”指上焦(心肺部位)有火,表现为口干、舌烂、唇裂、目赤、耳鸣及微咳。儿童可表现为不肯吃饭、烦躁不安,甚至不愿进水、口腔疼痛。灭上焦之火,成人可在医师指导下选服牛黄清心丸(片),小儿可服珠黄散等。
若见“火”就用栀子金花丸,有时并不奏效,反而会导致症状越来越严重,灭火一定要选对清火药。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5021836
生产企业:赤峰丹龙药业有限公司
功能主治:本品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用于肺胃热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目赤眩晕,咽喉肿痛,大便秘结。详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克,一日1次。
本品主要成分为:栀子﹑黄连﹑黄芩﹑黄柏﹑大黄﹑金银花﹑知母﹑天花粉。
本品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用于肺胃热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目赤眩晕,咽喉肿痛,大便秘结。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服药后大便次数增多且不成形者,应酌情减量。
5.孕妇慎用,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及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
7.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有效期 24个月
执行标准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