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关于“认识周长”的教学思考

 hankagou 2016-10-22

关于“认识周长”的教学思考

 

                                          牛献礼

 

      小学数学教材中并无统一的周长定义,只有一些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的描述性表述,以当下三种主流教材为例,北师大版(三上P44):“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苏教版(三上P61):“游泳池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人教版(三上P41):“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由此可见,三年级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掌握应该以整体感悟为主,没有必要在周长的定义上过于“咬文嚼字”。值得注意的是,在“周长”概念中, “长度”及“线”要比“周”字重要的多。设计情境和活动时,我们要注意突出数学中最本质的东西,让学生理解周长是求长度,求的是什么的长度!

    本课的教学侧重点应放在哪儿呢?愚以为,本课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在富有思考意义的数学活动中感悟周长的意义上。学习周长需要与“线”的认识相联系,这里的“线”应当是能让学生看得到的。教学中要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动具体的材料,如树叶、黑板面、书的封面、各种规则和不规则的平面图形等,让学生通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动去充分地感知,以使学生对“线”形成深刻的表象,逐步建立起“周长”的概念。有些教学设计采用“学生亲自动手剪图形的一周”的方式,感觉欠妥。因为,当剪下图案时,“线”也就失去了区分背景与图案的功能。当剪下图案后,人们的关注点在图案,是一个面,不再是“线”,因为这条“线”没有引导已很难看到了。

    周长的学习,属于测量的内容,从测量的角度来说,它关注的是线的长度。教学中,还可以放手让学生探索各种图形(有线段围成的,也有曲线围成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从已经建立的周长概念出发,用演绎的思想方法、从整体的高度去把握图形周长的一般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这些动手又动脑的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和方法(如:测量的方法、化曲为直的思想等),使学生体悟到图形周长的一般计算方法和灵活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行辨证思维的启蒙。

    另外,还可以视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挑战性更强的题目比如,“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分成大小一样的两个长方形,这两个小长方形周长的和与原长方形的周长一样长吗?”,“你能在方格纸上设计出几种周长是20米的花坛?”等,并有意识地与后续要学习的“面积”加以区分,促使学生深刻理解“周长”的内涵,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