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讨“膀胱”的几个问题

 陈鑫医师 2016-10-23


中医书友会第1130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读书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丁老在《丁光迪:我的几点治学经验》一文中,曾说道“从医五十余年,总结一些体会,有两点是很重要的:一是书要反复阅读,二是要做学术有心人,而两者又是密切相关的。”此文便是丁老是否是学术有心人的最好证明。(编辑/张亚娟)

探讨“膀胱”的几个问题

作者/丁光迪


膀胱的经络和脏象,似很明确,在前人的论述中,亦少争论,但实际还存在一些问题。而且有些地方已引起误解,应探讨明白。对“膀胱”有一个全面的理解,亦是对祖国医学的整理提高。这里除膀胱为足太阳经脉这一部分外,对膀胱的名实问题,藏津液问题和气化问题等作些探讨,就正同道。


  • 膀胱的名实问题


关于膀胱的名实问题,似乎不必多论,“膀胱有形可见”,“有物可据”,其实不然,中医书中对“膀胱”一词的运用,是有多种含义的。如《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这是说膀胱为有形之脏器,可以肯定。是什么脏器?《灵枢·五味论》作了明确的回答:“膀胱之胞薄以懦,得酸则缩绻,约而不通,水道不行,故癃”。这就是说,膀胱即尿胞,是藏尿之器。所以《素问·宜明五气篇》亦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中藏经》亦肯定这一点,《论膀胱虚实寒热生死脉诊之法》上说:“五藏有疾,即应膀胱,膀胱有疾,即应胞囊也。”《难经·四十二难》更作出明确的记载,如云:“膀胱重九两二钱,纵广九寸,盛溺九升九合,口广二寸半。”由此可见,古人对膀胱这个脏器,是完全明了的。这是一种含义,膀胱即尿胞,有名有形,名实符合。


但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膀胱与尿胞是两回事,膀胱并不等于尿胞。如《素问·痹论》说:“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示从容论》亦是胞与膀胱并提的。两者的名称不同,含义亦不一样。《灵枢·淫邪发梦篇》更明确区分,如云:厥气“客于膀胱,则梦游行;……客于胞?,则梦溲便。”这样,膀胱就另有含义了,尿胞才是主小便的。《金匮·妇人产后病篇》说得很具体,“……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考《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条文中,明白提到膀胱的有七处,但只有一二处可以从膀胱即尿胞的含义上去解释,其余都是另有所指;即小便不利淋病一篇,明显是论述小便病变的,亦没有一处提到膀胱名词。


“膀胱”的另外含义指什么?大致有以下二点,一是指少腹(小腹)部位,亦可以说“膀胱”即是少腹(小腹)的互辞。如上文《痹论》所说的胞痹,“少腹膀胱按之内痛”,显然少腹膀胱是指部位,胞痹才是病的实质。王冰之注就是这个意思,如云:“膀胱为津液之府,胞内居之,少腹处关元之中,内藏胞器”。《伤寒论》说得更具体,如《厥阴篇》(340条)云:“病人手足厥冷,言我不结胸,小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金匮要略·黄疸病篇》(2条)又说:“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妇人产后病篇》(7条)更说:“产后七八日,无太阳症,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热在里,结在膀胱也”等等,这些地方的“膀胱”一词既与太阳经络无关,亦与尿胞小便无涉,所以其文一则加上“小便自利”,一则加上“无太阳症”的区别词,排除与尿胞和经络的关系,而主要是指少腹(小腹)部位。


二是指津液之府,这是脏腑的特殊脏象。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该论对脏象有一系列的论述,如对心脏,不言主血脉而云神明,对肝脏,不言藏血而云谋虑,对肺脏,不言主呼吸而云治节,对肾脏,不言主水而云伎巧,对胆腑,不言中清而云决断等,因此,对膀胱亦不言主小便,而云藏津液。这是中医脏象学说的特殊含义,不能与解剖的脏腑相提并论。


综上所论,膀胱的名之与实,不是没有问题,而是值得进一步探讨明白。


  • 膀胱藏津液问题


上文指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灵枢·本输篇》亦说:“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府也。”这是膀胱藏津液的最早记载。津液究竟是什么!王冰注云:膀胱“居下内空,故藏津液。若得气海之气施化,则溲便注泄;气海之气不及,则闭隐不通”,从此注寻绎,津液就是尿液,这与《灵兰秘典论》经文含义是不洽的,但以后注家,很多承袭此说,直至现在,有些中医学讲义引用这条经文,就径直认为膀胱藏津液,就是藏尿液了,这实在有些误解。从《素问》《灵枢》的记载,对津液的含义是很明确的,而且认为是人身很定贵的物质。如《六节藏象论》说:“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这种论述,对津液是多么重视,肯定它是来源于五谷之精气,在人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即:“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怎么能同待排除的废物一尿液相提并论,混为一谈呢?


《灵枢·决气篇》并对津液作了具体的解释,如云:“何谓津?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何谓液?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称为六气,更与尿液毫无共同之处。并且重申之曰:“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酸,耳数鸣。”这是示人要重视津液,不能脱失,否则有上述的危险,更谈不上可以象小便那样,一天几次排泄一空了。


再从各种医书及临床来看,对尿液的名称,大都称为“溺”,“尿”或“溲”,“溲便”或小便等,没有以津液作为尿的名称的。对胞,亦只有称为尿胞,没有称为津胞或液胞的。


从上可知,这里的膀胱藏津液,“膀胱”是另有所指,即津液之府,并不是尿胞,而所藏之津液,确实是津液,不是指尿液。当然,《素问》亦有膀胱藏小便之说,如《脉要精微论》云:“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水泉即指小便,这不是明显讲膀胱藏小便吗?不错,膀胱是藏小便的,但这仍然是膀胱的第一种含义,即膀胱就是尿胞,所以藏小便。只要注意其用“水泉”一词,而不是云津液,就完全可以明白,它与“膀胱虚则遗溺”是同一意义,但与膀胱藏津液又不能互相混淆。


  • 膀胱气化问题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气化”,一个是“出”字。前一个问题是主要的,气化问题解决了,对膀胱藏津液问题可以进一步明确,而“出”字亦可以随之解决。


对于气化出矣,王冰之注已见上述,他是指“气海之气施化,则溲便注泄”,张隐庵注释亦基本相同,不过对气化说得比较笼统,如云:“气化则水液运行而下出矣”。这些解释有可商之处,似乎“气化”是为了出小便,混淆了同一膀胱名词的不同含义。我们还是从经文上找答案,《灵枢·本输篇》说:“三焦者,是少阳太阴(阳)之所将,太阳之别也,……入络膀胱,约下焦”。又说:“三焦者,中渎之府,水道出焉,属膀胱。”《本藏篇》说得更明确,“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甲乙经》卷九亦以三焦膀胱合为一篇。从上述经文来看,很明显,膀胱的气化,主要来源于三焦之气化。膀胱所藏之津液,通过三焦的气化而发挥作用,所以《灵枢·五癃津液别篇》说:“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留而不行者,为液。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寒留于分肉之间,聚沫则为痛;天寒则腠理闭,气涩不行(注意!),水下流于膀胱,则为溺与气。”这样,膀胱之气化问题,就很明白了。再复述一遍,膀胱是藏津液的,通过三焦的气化作用,津液能够充养筋骨脑髓,能够温肌肉,充皮肤。


至于“出”字,从上文的论述,已经大体上有了答案,即三焦出气,津液能够发挥其作用。但这里的“出”字,还不是膀胱所独有,而是十二藏的共用字,如“神明出焉”,“谋虑出焉”,“治节出焉”,“伎巧出焉”,“决断出焉”等等,都用“出”字。固然,言膀胱,言气化,出字与小便联系起来,似乎很自然,但这里并不是这种用意,只要从诸脏腑都用“出”字去细细琢磨,就可以了解。这里的“出”字,大致是指脏腑发挥的特殊功能,超出于一般作用之外者。如从心的生理解剖上,是找不到神明的,肝的生理解剖上,亦找不到谋虑,联想到膀胱的生理解剖,亦找不到津液,但前人却偏偏把两者联系起来,而名之曰“出”,这不是含有特殊意义吗?如其简单地把“出”字与解剖的膀胱联系起来,作为出小便,那么对心、肝等等的“出”字,又如何解释,取得一致呢?这是不符合《灵兰秘典论》精神的。


最有意义的是《素问·经脉别论》一段经文,在论述“饮入于胃,游益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之后,紧接着说:“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这把气化而出的精神讲得真透彻了。精气下输膀胱之后,还有四布、五经并行等功用,而且还随着四时五脏阴阳起作用。它与出小便根本不同,是两股道。《诸病源候论》卷十五膀胱病候,对膀胱之藏津液,膀胱之气化而出,亦作了很好的阐发。如说:“膀胱……肾之府也,五谷五味之津液,悉归于膀胱,气化分入血脉,以成骨髓也;而津液之余者,入胞则为小便。”这种解释,是源于《灵枢·决气篇》的论津液和《素问·逆调论》的论津液与水的关系(“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把两者联系起来,成为阐述津液与水的整个过程,很像现代医学所讲的肾脏重吸收的生理功能。这样,“膀胱为津液之府”究竟是指什么,“藏津液”是藏的什么物质,“气化出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都可以有一个比较明白的答复。当然,在《内经》至《诸病源候论》的作者时代,尚不具备现代的生理解剖学知识,但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观察到有这种生理功能,是完全有可能的,亦是自然料学中大量存在的事实,亦是中医学中的精华之处,否则怎么能讲得如此生动而又很现实呢?应该说《诸病源候论》对膀胱藏津液、气化而岀的解释,是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符合实际,有所发明的。亦可以纠正某些注家的误解。


不过,在中医学中,一个名词,有几种含义,几个名词,又是一个含义,这样的问题,存在不少,往往容易混淆,对教学,临床,科研以及向外传播,都有不便。如何分析研究,整理提高,使名词术语做到相对统一,概念,含义亦比较一致,便于学,便于用。作为一门科学,是应该有这样的要求,作为继承发扬祖国医学,中西医结合,亦迫切有这样的要求。希望能够把这个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推动中医学术更好地向前发展。


  • 小结


本文对“膀胱”作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关于前人运用“膀胱”一词,有几种含义:1.膀胱即尿胞,有名有形,名实相符;2.膀胱与尿胞不同,是两回事;3.膀胱指少腹(小腹)部位;4.膀胱是津液之府。


二、关于膀胱藏津液,这里的“膀胱”不是尿胞,是津液之腑;藏的是津液,而不是尿液。


三、关于膀胱的气化出矣,气化是指三焦的气化。气化而出,津液能够充养筋骨脑髓,能够温肌肉,充皮肤。至于津液之余为小便,从膀胱而出,这种功能是属于膀胱的第一种含义,它与膀胱藏津液气化而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


I 

I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