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百病多由痰作祟”?|痰|痰饮

 顺生按摩艾灸 2017-12-14

中医所说的“痰”含义很广,凡是由于人体水液代谢障碍而形成的病理 产物中较稠浊的部分都可称之为“痰”,而其中清稀的部分称之为“饮”,合 称“痰饮”,简称为“痰”。一般所说的“痰”,是指从咽喉咯吐出的看得见的 “痰”,它只是痰的一部分。而中医所说的痰,主要是根据症侯特点来确定 的。例知,患者由于心情抑郁,出现喉中有物梗塞,吐之不出,咽之不下, 但不影响饮食,X线吞钡检查无异常,这在中医叫做“梅核气”,根据其症 侯表现确定病机为“痰气交阻”。

痰是水液代谢的病理产物,因此,要正确理解“百病多由痰作祟”,首先 要了解人体水液代谢的正常过程。生理状态下,人体水液(即津液)是靠水 谷化生的,水谷“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 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素问·经脉别论》)可见,人体的 水液代谢是否正常,取决于脏腑功能是否调和。脾主运化水湿,“脾气散 精”,脾强胃健,则水谷皆化成气血津液,如果脾失健运则留而成痰;肺主一 身之气,通调水道,能将经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输布全身,濡养机体,并把 多余的水液下输膀胱,排出体外。如果肺失宣肃,津液不能输布,则聚而成 痰;肾主调节水液,司膀胱气化,肾气充足,则脾阳得以温运,肺气得以肃 降,开合得利,如果肾气亏损,气化失司,水液稽留,即可生痰;肝主疏泄,肝 气条达,则全身气机通畅,气行则津亦行,如肝失疏泄,气机不利,则津液郁 而成痰;三焦为全身水液之通道,主一身之气化,如果三焦功能失常,则水 液停滞成痰。由此可见,人体的水液代谢与肺脾肾肝三焦等脏腑有关,其中 以肺脾肾三脏关系更为密切,所以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盖 痰即水也,其本在肾,其标在脾”的说法。外感六淫,饮食劳倦,七情内伤, 只要影响肺、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就很容易引起人体水液代谢的障碍,而 导致痰从内生,因此,临床上许多疾病都伴有痰的症状。故朱丹溪说“百病 中多有兼痰者”。(《丹溪心法·痰·附录》)这就是“百病多由痰作祟”的含义之一。

痰不但是某些疾病的病理产物,而且还是一种致病因素,直接或间接 地作用于人体某一脏腑组织,从而产生新的病变。痰邪致病有随气流行, 无处不到的特点,内而脏腑,外至筋骨皮肉,可以引起许多疾病。故《杂病源 流犀烛》说:“痰之为物,流动不测,故其为害,上至巅顶,下至涌泉,随气升 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俱有”。痰壅于肺,肺失宣降,则见咳喘痰多, 痰阻于心,心血不畅,可见胸闷心悸,甚至痰蒙心窍,造成神昏痴呆;痰火扰 心,发为癫狂;痰留在胃,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胃脘痞满;痰流窜经络筋 骨,则致瘰疬痰核,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或阴疽流注等;痰浊上蒙清窍, 则见眩晕、头痛等。可见痰邪为病,范围极广。现代医学的支气管哮喘、肺 炎、冠心病、高血压、中风、淋巴结结核、肿瘤及某些精神病等皆与痰邪致病 有关。这是“百病多由痰作祟”含义之二。

由于痰饮产生的机理错综复杂,加之其随气而行的特点,使得其发病 变幻莫测,且病势缠绵,给辨证和治疗带来许多困难。因此,中医常把一些 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较长的疑难病证责之为痰邪作祟,而有所谓“怪病多 痰”之说。清代程文囿在《医述》中认为“甚至无端弄鬼,似祟非祟,悉属痰 候”,故创制“礞石滚痰丸”来治疗一些由热痰、顽痰胶结而成的疑难病证, 常能获得意外的效果。再如朱丹溪曾诊治一病妇,其症状为发热恶寒交替, 如患疟疾,且三日一发作,饮食很少,月经不行已有三个月,丹溪按基脉,两脉均无。时值腊月,故辨为虚寒之证,用四物汤加附子等温通之。丹溪觉得 这个诊断可能有错,第二天早上即去看病人,果然病人的言语行走并无怠 倦,决非虚证。仔细推敲,认为是痰邪作祟。乃曰:“经不行者,非无血也, 为痰所碍而不行也。无脉者,非气血衰而脉绝,乃积痰生热,结伏其脉而不 见尔。”用祛痰方法治疗,半月而愈。(《古今医案按》卷三)顽疾怪病责于痰, 是“百病多由痰作祟”含义之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