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大师胡希怒先生医案解析

 ysy123456 剑胆琴心 2016-10-23
经方大 师胡希怒先生医案解析6
(六)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胡老讲述医案
1972年曾治一中年妇女,体丰,腹大形似腹水,而详查无腹水,因胀满不能食,已多年不愈,其脉沉细,舌苔薄白润。

脉沉细,舌苔薄白润;里虚家,太阴病。胀满不能食,胃虚家。

综合分析:太阴里虚家,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为方证。

乃与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连服10余剂即愈,为效之速,出乎意料,附此以供参考。

 ㈦吴茱萸汤方

李某,女性,43岁。

头痛呕吐已六七年,近2年来视物模糊,到处求医,诊断为青光眼,而服中西药罔数。

近1个月左眼失明,专程来京求治。

现症见:自感有物覆于眼上,常头痛如裂,伴呕吐、目干涩、心中发热、手足心热、口斡不欲饮,舌苔薄白,脉弦细。

脉弦细,心中发热,手足心热,目干涩,上热。舌苔薄白,口斡不欲饮,头痛如裂,呕吐,寒饮上犯。头痛、呕吐六七年,目干涩,口斡不欲饮,血虚水盛。

综合分析:证属上热下寒、血虚水盛,为半表半里阴合太阴证,治以和解半表半里,清上热,除下寒,养血利水,与柴胡桂姜合当归芍药散吴茱萸汤。

处方:

吴茱萸l0g,党参10g,斡姜6g,大枣4枚,柴胡12g,黄芩10g,桂枝10g,天花粉12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10g,泽泻18g,生龙骨(同煎)15g,生牡蛎(同煎>15g,茯苓12g,苍术10g,炙甘草6g。

结果:上方服3剂,诸症即见好转,连服21剂,视物渐清,治疗2个月未易一药,左眼视物清晰,头痛等症也消失。

 (八)旋复代赭汤方

白某,男性.48岁,1965年1月17曰初诊。

胃脘痛胀、心下堵闷已3年,经检查诊为“十二指肠溃疡” “胃下垂”,经多治不效。现症见:噫气,呕吐,口干不思饮,舌苔白腻,脉沉弦细。

脉沉弦细,舌苔白腻,口干不思饮,太阴里虚家。噫气、呕吐,胃虚水饮上犯。

综合分析:为胃虚有饮,故以益胃化饮治之,与旋覆代赭汤加味。

处方:

旋覆花(包煎)10g,代赭石10g,党参l0g,生姜15g,炙甘草6g,半夏15g,大枣4枚,乌贼骨15g,川贝母l0g。

结果:服3剂知,6剂诸症减轻。

 ㈨芍药甘草汤方

刘某,男性,50岁,1968年9月21曰初诊。

前阴抽痛,伴经常胃脘痛半年,经补肾养肝等法治疗不效,经友人介绍来会诊。舌苔薄白,脉沉细弦。

脉沉细弦,胃脘痛,里虚寒痛。前阴抽痛,津虚筋肌失养。

综合分析:证属里虚、津血虚而筋脉失养,为芍药甘草汤的适应证。

处方:

白芍18g,炙甘草18g。

结果:服3剂前阴抽痛好转,服6剂诸症已。
     经方大 师胡希怒先生医案解析7 

 五少阴病(表阴证)医案

(一)麻黄附子细辛汤

唐某,女性,40岁,1980年1月19曰初诊。

1979年3月出现哮喘,经中西蔡治疗不缓解。前医以三阳合病用大柴胡汤加生石膏加减,服38剂无效。

近症见:白天无咳喘,但有鼻塞流涕、头痛、背恶寒、但欲白寐,晚上胸闷喘息、喉中痰鸣、吐少量痰,口干不思饮,大便干,脉沉弦细,舌苔白根腻。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

背恶寒,头痛,鼻塞流涕,表证。脉弦细,但欲寐,少阴病。晚上胸闷、喘息、喉中痰鸣、吐少量白痰、脉沉,舌苔白根腻,里有痰饮证。口斡不思饮,大便斡,津虚饮停。

综合分析:少阴表证挟饮。治以温阳解表、祛寒化饮,与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6g,细辛6g,炮附子(先煎)6g。结果:上药服3剂,鼻塞明显好转,头痛减。增加附子用量,经服2个多月,喘平。经追访3年未见复发。

 ㈡桂枝加附子汤方

任某,女,33岁,1966年3月25曰初诊。曾因腰背痛在某医院检查,诊断为“脊椎骨质增生”。

近症见:头晕、头痛、目胀,下肢关节胀痛,手麻,乏力,四肢逆冷,易汗出,恶寒,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

恶寒,易汗出,头痛,中风证。下肢关节胀疼,手麻,脉沉细,舌质淡,舌苔白,四肢逆冷,乏力,阴虚寒证。头晕、目胀,表不解、气上冲,桂枝证。

综合分析:证属在表之阴证,为桂枝加附子汤方证。

处方:

桂枝l0g,白芍10g,炙甘草10g,生姜10g,大枣4枚,制附片(先煎> l0g。

结果:上药服3剂,痛减,四肢逆冷好转。服1个月后全身症状好转。

 ㈢甘草附子汤方

任某,女,33岁,1966年3月25曰初诊。

八九年来腰背疼痛,经X 线相片确诊为“脊椎骨质增生、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近症见:常有头昏头痛、目胀、下肢关节痛、手麻木、全身无力、四肢逆冷,舌苔白润,脉沉细。

头痛,头昏,目胀,邪在表气上冲证。四肢逆冷,全身无力,阴虚寒证。脉沉细,下肢关节痛、手麻木,寒湿。

综合分析:此属少阴挟湿痹痛,治以温化寒湿,与甘草附子汤加芍药大枣。

处方:

桂枝l0g,白芍l0g,生姜l0g,大枣4枚,炙甘草6g,苍术l0g,炮附子(先煎)12g。

结果:上药服6剂,腰痛稍减,他症无变化。上方加茯苓12g继服。1周后痛麻皆减,继服原方。

4月15曰来诊时,痛麻已不明显,天气变化时也不加重。

按:临床痹症多长期不愈,往往有血虚血瘀,故加芍药补血活血,以利于通痹活络。临床桂枝汤加茯苓白术附子更为常用。

 ㈣真武法方

陈某,男性,41岁,1966年2月8曰初诊。

头晕、左肩背痛3个月余,经X ,线摄片提示第6颈椎增生。

近症见:头晕,心悸,左肩背痛,左手拘急痛,肘上下部亦酸痛,夜尿较频,舌苔白根腻,脉沉滑。

左肩背痛,左手拘急痛,肘上下部亦酸痛,表证。脉沉滑、舌苔白根腻,头晕,心悸,夜尿频,里虚家夹饮。

综合分析:此属少阴太阴合病,寒湿痹阻,阳虚水气上犯,为真武汤方证。

处方:

茯苓12g,白芍10g,生姜l0g,白术10g,炮附子(先煎)6g。

结果:上药服3剂,头晕减,他症变化不明显。前方加桂枝l0g,炙甘草10g,增炮附子为10g。服1周,肩背痛减。继渐增附子用量至15g,服2个月诸症皆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