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家高新林:中国书法艺术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时尚观察 2016-10-23

 编辑:翟子休

  

  书法家高新林

  高新林1951年生于中国书画之乡山西。幼承家训,初习唐楷,兼涉魏晋法帖,继学汉隶,以求飘逸、朴拙之书风。行书宗法李邕、二王、米芾诸帖,兼收并蓄,从甲骨文到金文、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包括魏碑,在书法领域的各种书体,都广泛涉猎,笔力遒劲粗犷,作品豪迈大气,既有古趣又有今意的书法风格。

  

  书法家高新林作品

  

  书法家高新林作品

  

  书法家高新林作品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

  

  书法家高新林作品

  

  书法家高新林作品

  

  书法家高新林

  从汉字书法的发展上看,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是篆隶真行草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一代。汉隶定型化了迄今为止的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态。隶书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就孕育着真书(楷书),而行草书几乎是在隶书产生的同时就已经萌芽了。隶书、行书、草书的定型是在魏晋二百年间。它们的定型,美化无疑是汉字书法史上的又一巨大变革。

  

  书法家高新林在创作

  

  书法家高新林

  

  书法家高新林在创作

  这一书法史上了不起的时代,造就了两个承前启后,巍然绰立的大书法革新家—钟繇,王羲之。他们揭开了中国书法发展史的新的一页。树立了隶书、行书、草书美的典范,此后历朝历代,乃至东邻日本,学书者莫不宗法“钟王”。盛称“二王”。 魏晋之际,颍川钟氏是以新体书法著称的书门,另一书门是河东卫氏,以古体的篆隶见长。钟繇擅长的“三体”是八分隶书、正书、行书。王羲之书法的师承显然渊源于钟繇。汉魏时期,张芝的草书声望最著,人称“草圣”。 王羲之的草书渊源张芝系统。

  

  书法家高新林在创作

  

  书法家高新林

  

  书法家高新林创作《海纳百川》

  颜真卿的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彻底摆脱了初唐的风范,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颜真卿的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他的行草书,遒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在王派之后为行草书开一生面。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米芾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史称“颜米”。

  

  书法家高新林作品

  

  书法家高新林工作室现场创作

  

  书法家高新林现场创作

  “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华民族自原始文字产生,经历了漫长变迁,最终演化成以隶、楷、行、草为主要形体的书法艺术,书法家高新林指出,中国汉字是唯一形成书法艺术体系的文字,是世界文化瑰宝。

  

  书法家高新林作品

  

  书法家高新林作品

  

  书法家高新林

  2010年高新林获全国百强书法名家称号,作品入选中国书画名家名作邀请展,2013年被评为当代文艺先驱人物,同年并获得优秀书法艺术家称号,聘为苏东坡研究院特邀艺术家,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北京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东方名家书画院理事。

  

  书法家高新林作品

  

  书法家高新林作品

  

  书法家高新林作品

  高新林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国际书法大赛,获金、银、铜奖60余次,作品及简历入编《中国当代实力派书法艺术家作品选》、《中国书法名家》、《中国书法家作品选集》等,其创作手法独特,刚柔并济,刻苦专研学习,为传承发扬中国的书法艺术坚持不懈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