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小血常规也有大学问

 qlm860 2016-10-25

检验医学——中华检验医学网旗下微信公众平台。您的随身微杂志。

杨自坚 安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我们都知道,当患者不明原因发热、感染、组织损伤或贫血来医院就诊时,医生往往会嘱咐患者首先进行血常规的检测。很多患者总是满腹怨言,认为一张小小的血常规化验单能说明什么问题?其实不然,血常规是血液检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临床医生提供最基本的血液学信息,是临床诊断和分析病情的重要依据。

患者拿到化验单往往最先关注到的就是单子上各种指示异常的箭头,然后再三询问医生,自己是不是有了什么大毛病。那么作为医生或从事检验工作的我们,应该如何准确无误的向患者解释血常规化验单所提示的信息呢?下面我们就一起简单的学习跟探讨小小的血常规里蕴含的大学问。

我们不妨将化验单拆分开,分为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三部分,逐一分析。

小小血常规也有大学问

白细胞

小小血常规也有大学问

白细胞是人体外周血的有核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外周血的白细胞数量、分类及形态分析是诊断感染性疾病和恶性血液病初步诊断的基本指标。

外周血液中,由于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故起增多和减少直接影响白细胞总数的变化。因此临床上白细胞总数变化的意义与中性粒细胞总数变化的意义基本一致。

一、中性粒细胞是血液中具有吞噬作用的细胞,是机体的主要防御体系。

1、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增多是机体对各种病理因素刺激产生的应激反应。常见于:

①急性感染(细菌、某些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感染)

②炎症反应(支气管炎、结肠炎、胰腺炎等)

③组织损伤(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等)

④急性失血、恶性肿瘤、急性中毒也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增高。

2、中性粒细胞异常增生性增多是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增多的粒细胞主要为病理性粒细胞或未成熟粒细胞,常伴有红细胞及血小板增多或减少。常见于白血病和骨髓增殖性疾病。

3、中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病毒感染、伤寒、血液病、放射线、苯、化学药物等。

二、淋巴细胞是人体的主要免疫细胞,其数量变化有助于了解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

1、淋巴细胞病理性增多常见于:

①感染性疾病(典型的急性细菌感染恢复期、病毒所致急性传染病、结核病恢复期等)

②肿瘤性疾病(急性淋巴白血病、慢淋急性变等)

③组织移植术后(排斥前期淋巴细胞绝对值增高,可作为移植排异反应的指标之一)

2、淋巴细胞减少常见于:

①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恢复期,出现典型的淋巴细胞减少。

②HIV感染(选择性破坏CD4 细胞,导致CD4 明显减少)

③放射治疗、药物治疗等。

三、单核细胞具有吞噬和杀灭功能,可以清除异物、诱导及调节免疫反应,并且具有抗肿瘤活性。

单核细胞数量减低意义不大,其病理性增多主要见于:

①急性感染恢复期、慢性感染如巨细胞病毒、布鲁杆菌感染等、亚急性心内膜炎等。

②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肌炎等)

③血液病及恶性疾病。

四、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及寄生虫感染,某些恶性肿瘤及骨髓增值性疾病亦可以导致嗜酸细胞的增多。而传染病急性期、严重组织损伤、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则可导致嗜酸性粒细胞的减低。

嗜碱性粒细胞外周血中含量很少,其减少与否难以察觉,多无临床意义。嗜碱细胞突出的生理功能是参与超敏反映,故其增高常见于过敏性疾病。

红细胞

小小血常规也有大学问

红细胞计数作为单一参数诊断价值较小,必须结合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统一分析,以保证其临床价值。

各种病理因素导致红细胞、血红蛋白低于参考区间的下限称为贫血(anemia)。贫血的发生机制为:

①红细胞生成障碍(再障、白血病、MDS等)

②造血原料缺乏和利用障碍(缺铁贫、巨幼贫、营养缺乏性贫血等)

③红细胞破坏过多(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等)

④急性失血性或慢性失血性贫血。

MCV、MCH、MCHC的主要临床意义在于贫血的分类和早期检测贫血的原因,见下表:

MCVMCHMCHC贫血分类的意义
NNN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N正细胞高色素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血管内溶血
NN缺铁性贫血早期
N大多数贫血,主要为铁、铜、维生素b6缺乏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重型遗传性球性细胞增多症
增生性贫血
NN/↓叶酸、维生素b12缺乏、肿瘤

血小板

小小血常规也有大学问

血小板减少常表现为瘀斑、紫癜、黏膜出血、鼻出血等。其病理性减少常见于:

①生成障碍(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性损伤等)

②破坏过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

③消耗过多(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④脾肿大、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等。

血小板病理性增多常见于:

①原发性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

②反应性增多(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溶血等)

③脾切除、外科手术等。

通过以上的回顾与学习,我们发现一张小小的血常规化验单竟有如此多的学问。也希望此文章能够使大家更好的了解血常规检测在临床诊断的意义。

如有错误及不足,请谅解。

参考文献

1、刘成玉. 临床检验基础第二版.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许文荣 王建中. 临床血液学检验第五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检验医学·中华检验医学网

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检验医学新媒体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