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珍藏的乾隆皇帝玺印大全,尽是帝王风范!

 lionkk 2016-10-26

  
        乾隆帝田黄三联玺,左“乾隆宸翰”,正方形,高1cm,边长2.6cm;中“乐天”,椭圆形,高1cm,长径3cm,短径2.3cm;右“惟精惟一”,正 方形,高1cm,边长2.6cm。此联玺是清高宗乾隆皇帝做太上皇时所镌。系由一块相当大的田黄石雕刻而成。三方印链连在一起。玺文“惟精惟一”、“乐天”皆出于儒家经典。以“惟精惟一”为文之玺在乾隆早期即有多方,常与“奉三无私”、“乾隆宸翰”一同使用。“惟精惟一”出自《尚书·大禹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即危则难安,微则难明,故戒以精一,信执其中。乾隆以此表明其施政思想。“乐天”之义取自《周易·系辞》:“乐天知命,故不忧。”义即“顺天施化是欢乐于天,识物始终是自知性命,顺天道之常数,知性命之始终,自然之理,故不忧也。”此三联玺在乾隆帝上千方的小玺中备受青睐,以后各帝亦十分珍视。清末代宣统皇帝溥仪被逐出宫时携出此印,且随身不离,至1950年方将其交出,经有关机构移交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太上皇帝之宝,通高15cm,纽高7.3cm,印面22.5×22.5cm。碧玉质,交龙纽,满汉文篆书,四周刻乾隆皇帝《自题太上皇帝之宝》御制诗,盛于雕云龙纹紫檀匣中。这方“太上皇帝之宝”制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当年九月三日,乾隆帝颁布了在三十八年(1773年)所写的建储密诏(密建皇储),立皇十五子颙琰为皇太子,次年新正举行了禅位大典。 这方“太上皇帝之宝”是清宫帝后宝玺中最大的一方,体现了太上皇权力的至高无上。


        “乾隆御赏”竹根印,清乾隆,长2.1cm,宽2.1cm,高1.7cm。

        “乾隆宸翰”方石印,清乾隆,长3.6cm,宽3.6cm。



        “乾隆敕命之宝”,清乾隆,寿山石质,螭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3.3cm见方,通高13.4cm,纽高5cm。宝四周浅浮雕夔龙及曲线纹饰,上部雕形态各异的螭龙,其印体和边饰的做法与雍正元年(1723)刻制的“雍正御笔之宝”如出一辙,可知乾隆帝此宝是利用宫中原存的早期成品刻制的。此宝应专钤于乾隆帝发布的敕书之上,其地位与“二十五宝”之中的“敕命之宝”同,为乾隆帝诸宝玺中规格较高者。



        “敬天勤民”玺,清乾隆,白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9.6cm见方,通高9.2cm,纽高4.6cm。附系黄色绶带。



        “所宝惟贤”玺,清乾隆,寿山石质,卧兽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4.1cm见方,通高4.5cm,纽高1.9cm。此玺与“乾隆御笔”、“德日新”为一组,相配使用,钤诸御笔书画之上。“所宝惟贤”语出《尚书·旅獒》:“不宝远物,则远人格;所宝惟贤,则迩人安。”说明宝贤用能的重要性。



        “归政仍训政”玺,清乾隆,青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6.3cm见方,通高5.6cm,纽高2.7cm。附系黄色绶带。



        昌化石雕荷塘小景“乾隆宸翰”玺,随形雕荷塘小景方形玺,汉文篆书。面8.4cm见方,通高15.2cm。



        “信天主人”玺,清乾隆,田黄石质,光素长方形玺,汉文篆书,玺文两边围二升龙图案。面宽2.5cm,长3.2cm,通高5.5cm。



        “乾隆御笔”玺,清乾隆,田黄石质,子母狮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4.7cm见方,通高6.2cm,纽高3.5cm。



        “惟精惟一”玺,清乾隆,昌化石质,随形雕苏轼《赤壁赋》文意,汉文篆书。面6.9cm见方,通高11.9cm。贴黄签一,上墨书“惟精惟一御宝一方”。



        “古稀天子之宝”,清乾隆,碧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2.9cm见方,通高10.8cm,纽高5.2cm。



        “八徵耄念之宝”,清乾隆,碧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3cm见方,通高11cm,纽高5。4cm。附系黄色绶带。



        “十全老人之宝”,清乾隆,碧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2.8cm见方,通高15.3cm,纽高5.4cm。宝四周阴刻填金乾隆帝御制《十全老人之宝说》。“十全”,指乾隆帝在位期间十次远征边疆的重大胜利。乾隆帝制此宝,不仅是要显扬其十全武功,而且是要时时勉励自己尽君之全职,以实现其“千古全人”之夙愿。可以这样说,此玺既是乾隆帝的纪功之物,也是他的自励之玺。



        “太上皇帝之宝”,清乾隆,白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2.1cm见方,通高8.5cm,纽高3.5cm。乾隆帝对此玺十分看重,成为太上皇帝身份的证物,是乾隆帝最为重要的宝玺之一,具有重大历史价值。



        “即事多所欣”玺,清乾隆,青玉质,瑞兽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6.5cm见方,通高7cm,纽高3.9cm。



        “心愿符初”玺,清乾隆,碧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9.7cm见方,通高10.3cm,纽高5.2cm。此为乾隆帝晚年所制宝玺。乾隆帝晚年,训政之暇,还经常沉浸在对自己一生辉煌历程的回味之中,津津乐道于“得遂初心”、“心愿符初”,在回味中得到了巨大的满足和精神寄托。



        “心清闻妙香”玺,清乾隆,碧玉质,盘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4.4cm见方,通高6.7cm,纽高3.4cm。



        “三希堂精鉴玺”组玺,清乾隆,二方一组,其中“三希堂精鉴玺”,青玉质,螭纽长方形玺,汉文篆书。面宽2.2cm,长4cm,通高1.9cm,纽高1cm;“宜子孙”,汉玉质,瓦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2.5cm见方,通高1.5cm,纽高0.8cm。此二玺是乾隆著帝名的鉴赏类印章,二玺相互配套使用,共贮于紫檀木圭璧式匣内。匣盖两端错金圆双龙捧乾卦和方双龙捧“隆”字玺,四周浅浮雕“天保九如”图案,底错银“乾隆御用”四字。同匣装有青玉圆形印泥盒。



        “宁寿宫续入石渠宝笈”玺,清乾隆,白玉质,狮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3.4cm见方,高6.1cm,纽高3.7cm。该玺置于紫檀木宝匣内,为《石渠宝笈》续编著录之部分书画作品上所钤盖的八玺之一,刻制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正月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五月《石渠宝笈》续编编纂期间。《石渠宝笈》续编“凡例”规定,凡收入《石渠宝笈》续编的古今臣工书画,除照例钤盖“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秘殿珠林”或“石渠宝笈”、“秘殿新编”或“珠林重定”、“石渠宝鉴”或“宝笈重编”各玺外,其分贮乾清宫、养心殿、重华宫、御书房、宁寿宫五处的书画作品,还要分别加盖五处的鉴藏宝。因此,凡宁寿宫所藏被收入《石渠宝笈》续编者,都加盖此方 “宁寿宫续入石渠宝笈”玺,是鉴别清宫书画收藏的重要标志。



        “文华殿宝”,清乾隆,青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2.8cm见方,通高10.6cm,纽高5cm。附系黄色绶带。



        “文渊阁宝”,清乾隆,青玉质,交龙纽方形玺,篆书。面12.7cm见方,通高9.5cm,纽高4.9cm。附系黄色绶带。文渊阁位于文华殿后,是著名的宫廷藏书处。



        “乾清宫宝”,清乾隆,青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1.6cm见方,通高8.5cm,纽高4.4cm。附系黄色绶带。乾清宫为紫禁城内廷等级最高的建筑,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明代是皇帝的寝宫和日常活动的场所,内部有暖阁九间,每间分上下两层,各有楼梯相通,皇帝可以随意居住。殿中“正大光明”匾为顺治帝御笔,雍正帝定秘密建储制,建储匣即高置于此匾之后。



        “养心殿宝”,清乾隆,青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0.7cm见方,通高9.5cm,纽高4.6cm。附系黄色绶带。



        “重华宫”玺,清乾隆,青金石质,蹲龙纽长方形玺,汉文篆书。面宽2cm,长3.4cm,通高5.8cm,纽高2.6cm。



        “三希堂”玺,清乾隆,田黄石质,光素随形长方形玺,汉文篆书。面宽2.3cm,长4.2cm,通高8.5cm。



        “五福五代堂宝”,清乾隆,青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3cm见方,通高9.8cm,纽高4.9cm。附系黄色绶带。



        “长春书屋”玺,清乾隆,田黄石质,光素方形玺,篆书。面2.5cm见方,通高8.3cm。此玺为乾隆帝的闲章。乾隆帝为皇子时,雍正帝赏赐其长春仙馆,并赐号长春居士,故以后所御书屋,多以长春命名。



        “避暑山庄”玺,清乾隆,碧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0.7cm见方,通高13cm,纽高4.7cm。附系黄色绶带。此玺原存放于避暑山庄。印台四周阴刻填金乾隆帝御制《避暑山庄百韵诗有序》,叙述避暑山庄建造之原委。



        “纪恩堂”玺,清乾隆,青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1.9cm见方,长6.5cm,通高9.4cm,纽高4.5cm。此玺质地温润,雕刻精细。印台四周浅刻填金乾隆御制《避暑山庄纪恩堂记》,配紫檀木雕龙宝匣,匣四周亦阴刻填金同一篇御制文,落款为“乾隆三十八年岁在癸巳仲夏月御制”,可知此玺制作是在1773年。



        “戒得堂宝”,清乾隆,碧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1.5cm见方,通高8.6cm,纽高4.1cm。附系黄色绶带,配紫檀木浮雕海水云龙纹宝匣。




        “四知书屋”玺,清乾隆,碧玉质,交龙纽长方形玺,汉文篆书。面宽3.5cm,长6.5cm,通高7cm,纽高3.4cm。四知书屋位于避暑山庄淡泊敬诚殿之后,是召见王公大臣之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