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港秋拍] 中國近現代畫 —張大千作品一覽| 11月29日

 独孤式 2016-10-26


張大千是中國二十世紀近代繪畫史中最知名的藝術家之一。他的一生充滿傳奇,畫風自成一格。從家鄉四川,到日本,再到美國、巴西、台北……他一生的足跡遍佈全球。二十多歲起便蓄起了一把大鬍子,這日後也成為他的個人標誌。張大千的畫作主題豐富多變,詩書畫印無所不能,常以文人高士為主題,同樣也擅長山水、花鳥。佳士得香港2016秋拍將呈獻幾幅張大千的佳作,不僅跨越各個主題,也體現了畫家不同時期的代表風格。



拍品編號1346

重要亞洲私人珍藏

張大千

《秋山獨往圖》

設色紙本鏡框

1948年作

89.6 x 135 cm

估價:港元 18,000,000 - 28,000,000


題識:喚起朱顏酒一尊,登山臨水意猶溫。朝紅暮葉春來路,縱老西風識舊痕。

戊子(1948年)四月寫秋山獨往圖,大千居士張爰。

鈐印: 張爰長壽、張大千長壽大吉又日利

 

張大千的畫作常以文人高士為主題,但如《秋山獨往圖》相仿的巨構,卻實屬稀有。畫中人從遠方歸來,雖然望向觀者,但其意卻在身後的湖泊,正如畫中題識所言,彷彿步履踉蹌,稍有微醺之態。

 

此畫創作之時,恰逢張大千藝術進程中極其重要的轉折之期。1932年,在蘇州網師園居住期間,張大千與書法家、收藏家葉恭綽成為摯友,亦受其鼓勵,開始學習工筆及人物畫。當時人物畫對張大千而言並非陌生,但其師古的早期作品以清朝人物畫風格為主導,線條傾向疲軟。葉恭綽鼓勵張大千去研習元朝作品,尤其是其細緻、有力、典雅、輕似遊絲的線條,以專精人物畫。

 

上世紀四十至五十年代,張大千的藝術創作達到全盛巔峰之期,融古而自變其格。深受敦煌之行及壁畫藝術的影響,張大千筆下人物愈發工細,並擅長描繪在不同環境中的人物。文人高士在中國傳統書畫中為極常見的主題,而本幀亦可能為張大千的自畫像。雖然畫家身居當代,畫中高士仍為寬袍大袖,作傳統打扮,以古裝為主,表現出其對歷史的嚮往。張大千筆下的高士或彷彿若有所思,或神情悠閒瀟灑,水袖、飄帶容易表現風動、飄逸的氣質,充分展現了張大千對工筆人物畫的駕馭。畫中高士手持書卷,葫蘆酒壺圓潤飽滿,或許恰是題詩中提到的「喚起朱頰酒一尊」。

 

觀者的焦點落在前景衣衫飄逸的高士身上,畫家以簡單數筆描畫人物的姿態動感,帶些許醉意。人物置於山水之中,左為樹林邊陲,廣闊的湖泊則留白,塑造值得高士細賞的隱世桃源美景。張大千兼探倪瓚山水筆法,以簡約疏淡的山水入景,造成空間的廣闊感,有古代書畫中幽深之意境。畫中背景的秋松樹皮粗糙,老柏虬曲盤繞,松柏的枝幹給予畫面左側象徵性及空間上的重量感,同右側湖泊邊上的寥寥幾筆勾勒出的葦叢形成鮮明的對比。

 

1948年冬,張大千離開中國大陸,而《秋山獨往圖》作於同年春,或許畫中獨行的高士隱約暗示了即將遠行、另覓容身之地的願景,又間接地抒發了畫家離鄉別井、孑然一身的情感。



拍品編號1352

張大千

《沒骨牡丹》

設色紙本鏡框

1966年作

59 x 79 cm

估價:港元 5,000,000 - 7,000,000


題識:故國煙塵迷望眼,異鄉風月老吟身。未能免俗聊隨俗,歲歲迎春富貴春。

丙午(1966年)歲不盡日寫此以為丁未(1967年)開歲百福之頌。大千居士爰。

鈐印:大千唯印大年、春長好、己亥己巳戊寅辛酉、大千世界

 

所謂「沒骨」,指的是不以墨筆勾勒,僅用顏色點戳。沒骨花卉一格,不同於勾線染色的工筆筆法,花卉以清妍艷麗為主,完全用顏色去表現,從而有更加自由的表現空間。畫法創始於北宋徐崇嗣,蘇轍曾言:「徐熙畫花落筆縱橫,其子崇嗣變格,以五色染就,不見筆跡,謂之沒骨。」至清初,惲壽平筆下沒骨花卉具骨氣而形似,愈趨雋雅。

 

畫花瓣時,可全用顏色,或可用水墨點戳,後略施淺色。畫牡丹,先用淺紅色及白粉組成花形,再用大筆蘸青綠層層渲染出綠葉,畫出畫面層次變化,富有立體感而濕潤自然。張大千對花卉觀察至深,此幅《沒骨牡丹》作品設色淡雅出塵,將牡丹明艷照人的氣質表現得淋漓盡致。



拍品編號1293

張大千

《行吟貫酒圖》

設色紙本鏡框

1952年作

90.5 x 45 cm

估價:港元 1,500,000 - 2,000,000


題識:

渚花凄艷柳輕柔,小步徐行得自由。一卷新詩一壺酒,老夫生計不須愁。

壬辰(1952 年)三月既望,蜀人張大千客貝宜樂斯愛麗斯。

鈐印:張爰長壽、大千富昌大吉

裱邊又題:行吟貫酒之圖。大千居士裝成再題。

鈐印:大千居士

 

張大千常常慨歎:「眼中恨少奇男子,腕底偏多美婦人」。他一直認為,在人物畫各種題材中,要畫好一個高士,是非常難的。因為畫高士,不能有酸苦氣,不能有村野氣,不能有脂粉氣,必須神怡氣閒,眉清目秀,瀟灑而簡遠,猶如魏晉六朝人物之風流,方可稱為高士。

 

1949年離開中國大陸之後,張大千不停地尋找安身之地,到了香港、轉往印度。而當時的南美洲地廣人稀,有鼓勵移民的政策,因此有舉家遷移,遠走南美阿根廷的想法。1952年2月動身前往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生活較為穩定。除此件作品外,佳士得曾徵集得張大千同於1952年3月創作的、寫予所思念的太太徐雯波的《憶遠圖》,於2012年5月29日以34,260,000港元拍出。大千自四十年代開始,高士畫風已經趨於成熟,面部大多為橢圓形,豐滿圓潤,三綹秀鬚,頭上結髮,為大千心目中所追求的高士,也是比擬為自己的寫照。



拍品編號1359

張大千

《臨流清話》

水墨絹本立軸

1953年作

41.5 x 36 cm

估價:港元 3,500,000 - 5,000,000


題識:石錯天趾,羅天一丘;絮雲牽裾,日月同浮。

癸巳(1953年)夏日,蜀人張大千爰。

鈐印:張大千

來源:香港蘇富比,梅雲堂藏張大千畫,2011年5月31日,編號22。

梅雲堂舊藏

 

梅雲堂藏張大千畫不僅為藏家逾四十載精心搜集的成果,亦反映了藏家高氏家族與張大千的深厚交誼。此幅作品作於藝術家創作生涯中的重要轉折點。張大千在五十年代時,逐漸脫離以層層堆積描繪連綿山巒的傳統,而創作出具有個人特色流暢筆墨,將山脈之靈秀表現得淋漓盡致。



拍品編號 1365

張大千

《墨荷》

設色紙本立軸

164.5 x 82 cm

 估價:港元  2,500,000 - 3,500,000

 

題識:大衛醫師法正。蜀郡張大千爰。

鈐印:張爰長壽、張大千長年大吉又日利

 

作品為香港著名外科醫生收藏。其收藏除了直接得自畫家以外,大多數藏畫為六十年代後期與七十年代購自香港集古斎。

 

「中國近現代畫拍賣詳情

拍賣時間

11月29日 上午10:00,下午2:30


拍賣地點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香港灣仔博覽道1號


查詢

infoasia@christies.com

+852 2760 176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