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机学说之血的失常:涵养机体的营养之源

 吟月白鸽 2016-10-27

    血的失常,包括血液的生成不足或因出血、久病等耗损血液太过,或血的濡养功能减弱而致血虚;由于血热而导致血行加速;血的循行迟缓而导致血瘀等病理变化。

病机学说之血的失常:涵养机体的营养之源

兹分述如下。

    1.血虚  指血液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失血过多,新血不及生成补充;或因脾胃虚弱,饮食营养不足,化生血液的功能减弱或化源不足,而致血液化生障碍;或因久病不愈,慢性消耗等因素而致营血暗耗等,均可导致血虚。

病机学说之血的失常:涵养机体的营养之源
    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都依赖于血的濡养,因而,在血虚时,就会出现全身或局部的失荣失养,功能活动逐渐衰退等虚弱的证侯。如面色不华、唇舌爪甲色淡无华、头目眩晕、心悸怔忡、神疲乏力,形体瘦怯,或手足麻木、关节屈伸不利,或两目干涩、视物昏花等,都是血虚的临床征象。

病机学说之血的失常:涵养机体的营养之源
病机学说之血的失常:涵养机体的营养之源

    2.血瘀  指血液的循行迟缓和不流畅的病理状态。气滞而致血行受阻,或气虚而血运迟缓,或痰浊阻于脉络,或寒邪入血,血寒而凝,或邪热入血,煎熬血液等,均足以形成血瘀,甚则血液瘀结而成瘀血。所以,瘀血是血瘀的病理产物,而在瘀血形成之后,又可阻于脉络,而成为形成血瘀的一种原因。

病机学说之血的失常:涵养机体的营养之源
    血瘀的病机主要是血行不畅,所以血瘀而阻滞在脏腑、经络等某一局部时,则发为疼痛,痛有定处,得寒温而不减,甚则可形成肿块,称之为癥。同时,可伴见面目黧黑、肌肤甲错、唇舌紫暗以及瘀斑、红缕等血行迟缓和血液瘀滞的征象。血瘀反过来又可加剧气机的阻滞,从而形成气滞导致血瘀,血庆导致气滞的恶性循环。

病机学说之血的失常:涵养机体的营养之源
    3.血热  多由于热入血分所致,如温邪、疠气人于血分,或其他外感病邪入里化热,伤及血分。另外,情志郁结,五志过极化火,内火炽盛郁于血分,或阴虚火旺,亦致血热。

病机学说之血的失常:涵养机体的营养之源
    血热病变,除一般热盛的证候外,由于血行加速,脉络扩张,可见面红目赤,肤色发红,舌色红绎,经脉异常搏动等症状。血热炽盛,灼伤脉络,迫血妄行,常可引起各种出血,如吐血、衄血、屎血、皮肤斑疹、月经提前量多等。心主血脉而藏神,血热则心神不安,可见心烦,或躁扰不安,甚则神昏、谵语、发狂等症。血热的临床表现,以既有热象,又有动血为其特征。

    邪热又可煎熬血和津液。所以,血热的临床表现,以既有热象,又有耗血、动血及伤阴为其特征。因为血掖主要由营气和津液组成,热入血脉不仅可以耗伤营气、津液而致血虚,而且可由热灼津伤,使其失去润泽流动之性,变得浓稠,乃至干涸不能充盈脉道,血液运行不畅而为瘀。

病机学说之血的失常:涵养机体的营养之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