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宝级的文物,却遭此惨劫。拆山南祠之痛,我们不能遗忘!一定要收藏!

 崔季廊坊 2016-10-27



国宝级的文物,

曾养育两万人才,

却遭此惨劫。

山南祠之痛,

我们不能遗忘!


南海沙头崔氏大宗祠(俗称山南祠),不仅係崔氏宗族祭祖嘅场所,更係养育一方人才嘅教育基地。崔氏大宗祠嘅建筑规模同格局喺岭南十分罕见,有极高嘅历史和艺术价值,但却因为人为嘅因素,俾人拆毁!


山南祠究竟有几巴闭,究竟係掂俾人拆嘅,等我嚟话你知!


(一)山南祠究竟有几巴闭?


崔氏大宗祠面积4270平方米(占地七亩),深118米,宽43.8米,大小堂室30多间,仲有五进殿咁多!(一般祠堂最多四进,即係入完一个门口,又有一个门口,又一重,再一重咁!)一共有108个门口,堂内恢弘宽敞,气势非凡!大家假设穿越到以前,想象一下当年嘅山南祠係几咁宏伟!


首进

崔氏大宗祠首进係牌楼式嘅“五凤楼”。“五凤楼”係古代嘅一种固有规格楼名,建筑威仪,以石柱、木柱及木横梁等砖木石结构建成,分头门、仪门、殿堂等布局,飞檐翘角,画粱雕栋。三层五檐歇山式屋顶高高翘起,每个檐脊都有一陶彩凤,架上饰以精美嘅砖雕、木刻同石刻,人物故事、木雕花鸟,警世文字等图案,手工精巧,造形生动。喺岭南十分罕有,有极高嘅历史和艺术价值。门楼“崔氏宗祠”四个大字係明朝广东监察御史蔡结亲题(已失传)。



二进殿


“山南世家”嘅石牌坊係明朝巡抚、广东监察御史陈联芳所题。牌坊的花岗岩石柱雕成抱鼓形,石柱顶部的灰塑形似凤凰,中间的飞禽走兽,栩栩如生。灰塑下方,是雕刻精细的云海,两条盘龙活灵活现。




三进殿


“永思堂”的金漆牌匾係明朝两广总督王守仁亲笔落款(已失传),高大威武,气派非凡。呢度係崔氏族人婚姻喜庆祭拜嘅地方,有可容纳800人嘅礼堂,左右两边仲有两层嘅钟楼和鼓楼。



四进殿


高厅係供奉历代祖先神位嘅地方,庄严肃穆,两边墙及樑柱楹联林立,左右两边配有烧猪房和东厅。


五进殿


魁星楼係一座三层嘅楼宇,内设藏经阁,后面仲有花园等园林设施。



山南祠係沙头永思堂崔氏嘅总祠堂,用嚟祭祀始迁祖崔世英。永思堂崔氏嘅后裔遍布广东各地,单喺南海地区嘅子孙人口过万,每年喺港澳台及海外翻嚟寻根嘅子孙不计其数。


崔氏宗祠族人喺明、清两朝人才辈出,进士有5位,举人有20余位,监生过百人,仕宦、县令到将军、知府等共30余人,朝廷恩赐冠带、顶戴有90余人等,不能尽数。现代名人有缅甸华侨参政议员崔杰南、中央驻澳门办事处秘书长崔国潮等。


崔氏大宗祠(山南祠)清代后成为学校,文革嘅时候都冇被拆,竟然到咗1976年被人拆咗,实在冤枉!崔氏大宗祠办学41年(1929-1938年,1946-1976年)共培养学生两万多名,下面我地睇下崔氏大宗祠嘅历史演变啦!



(二)究竟係掂俾人拆嘎?


要了解山南祠嘅历史,同埋拆祠堂嘅来龙去脉,我地一定要从头讲起!


======{ 1542年 }======


明朝嘉靖二十年(1541年)由辛丑科进士崔一濂、同期进士崔吉、举人崔甸,三人共同倡议建祠,发动沙头崔氏同人集资筹款,并于一年后(1542年)初步建成。


======{ 1562年 }======


经过二十年时间,建成原有的五凤楼、五进殿、一百零八个门的规模,直至1949年都冇变过。


======{ 1739年 }======


乾隆四年重修一次。


======{ 1797年 }======


嘉庆二年重修一次。


======{ 1857年 }======


咸丰七年重修一次。


======{ 1893年 }======


光绪十九年重修一次。


======{ 1929年 }======


民国十八年,由于沙头两等小学需要扩充(原开设于崔氏二世祠),将学校搬到山南祠,改名“育才学校”。设六级六班、教师七人、学生一百八十多人,校长为崔伯昊。


======{ 1931年 }======


民国二十年,改名“山南小学”。


======{ 1938年 }======


沙头沦陷,学校停课。


======{ 1946年 }======


光复,学校复办。由南海参议员黄鲁惠(水南黄保村人)任名誉校长,与旅缅甸华侨崔杰南,知名人士崔健南等人筹办复课。设六级七班,增幼稚班,教师十人,学生两百多人,定名“沙头中心国民学校”。


======{ 1949年 }======


学校共有十三个班,教师二十人,学生四百三十多人。


解放后,学校改名为“沙头中心小学”,第一任名誉校长为陆地,校长为卢岳。历代校长包括阮家仪、陈绍廉、李海天、卢文基......等。解放后,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学生人数逐年增多。沙头六乡嘅学校,只有初小四级,而沙头中心小学係完全小学,因此六乡嘅学生,读高小都必须嚟中心小学读书。


======{ 1950年 }======


学生人数众多,枱凳不足,将神台、香案、牌匾、楹联、屏风及家具都用嚟做枱凳。所有灵位和香炉通通撤走。


======{ 1956年 }======


设扫盲班。


======{ 1957年 }======


设夜中班。


======{ 1958年 }======


设初中日班。


======{ 1969-1973年间 }======


校长卢文基及九江教办何钱章多次找朗星书记崔永流商议拆祠堂,崔永流表态:“学校宿舍、教室部分漏水你地可以维修,课室唔够可以喺礼堂中间隔,但山南祠嘅地属朗星嘅,冇我地乡签名绝对唔可以拆!”


======{ 1974年底 }======


九江公社副书记彭北仙喺沙头小学召开五乡书记会议,商议拆祠堂,建初中。与会人员包括城区梁国、水南卢笑颜、朗星卢炳、北村崔惠常、西桥卢全胜等人。


卢笑颜说:“部分课室漏水可以维修,但祠堂唔係危楼,应该另外想办法。”


梁国说:“我地城区冇钱支持建校”


======{ 1975年 }======


九江公社干部再次喺沙头小学召开乡书记会议,但冇崔氏族人参加。本次会议通过拆祠堂建学校的方案,由朗星书记卢炳签字同意。


拆建组织机构如下:


组长:梁国

副组长:卢炳、卢文基

财务:关镜章(九江教办)

规划设计:曾慕松(教办,原北村小学校长)

拆建采购:崔澄枝

贫下中农代表:何振耀(水南)、卢全胜(西桥)

事务:冯有光


======{ 1976年下半年 }======


开始拆祠堂啦!


“山南世家”嘅牌坊卖俾西樵山管理委员会换二十吨水泥


崔氏宗祠头门三座卖俾南海中旅换五吨钢铁


红木大部分卖俾顺德龙江嘅船厂


礼堂嘅栋梁名贵木材卖俾九江某村造大龙船


其他材料贱价沽之,窗门木材用作柴都冇人过问!


所得款项用于建校。


文革都冇拆,凭咩拆我地!


试想,崔氏大宗祠嘅建造材料上乘,主体牢固,结构紧密,重量惊人。要拆卸係非常之危险嘅,仲未计拆卸嘅人工费同时间。咁大嘅投入,根本可以攞啲钱嚟维修祠堂,甚至建新校舍。再加上,当时拆祠堂冇征求过崔氏族人嘅意见,更冇政府部门红头文件下达,其实係不顾后果硬性强拆行为


当年决策者,毫无保护文物嘅意识,完全忽视祠堂历经二十年时间先建成原规模嘅历史价值。崔氏大宗祠凝聚了四百几年嘅历史底蕴,係沙头人民嘅一座丰碑。崔氏族人为沙头及社会文化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祠堂,结果付出咗无法挽回嘅代价,毁坏了一座国宝级嘅历史文物。


1994年,南海将山南祠遗留下来的前两进建筑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时任广东省文化厅厅长的曹淳亮考察沙头文物保护单位时,认为崔氏大宗祠很有文化价值,他建议将崔氏大宗祠现存的建筑按照原貌进行修缮,尽可能恢复原貌,保持古代建筑风格。


南海崔氏大宗祠係岭南古建筑嘅代表,更係宗祠文化遗产嘅精髓。如果可以按照原貌复建,将成为沙头嘅文脉地标,带动当地嘅旅游业发展。


崔氏嘅兄弟姐妹们,

拆祠堂之痛,

我们不能忘记,

一定要传播出去,

将来若有机会重建,

有钱就出钱,

冇钱就出力,

冇力就发朋友圈


希望可以引起各方关注,为崔氏大宗祠争取更好的明天!


如果你有山南祠相关的摄影作品,欢迎您把高清原照发至guangdongcuishi@qq.com。让我们来弘扬山南祠的历史文化吧!


以上资料源自《崔氏族谱》及佛山广文新局发布信息。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