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对喘证的辨证论治

 水木年华138 2016-10-27

一、实喘 

风寒壅肺证

证候: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常有头痛,恶寒,或有发热,口不渴,无汗,舌苔白而滑,脉浮紧。

病机:风寒上受,内舍于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

治法:宣肺散寒。

方药:麻黄汤合滑盖散加减。

常用药:麻黄、紫苏温肺散寒;半夏、橘红、杏仁、苏子、紫苑、白前化痰利气。

表寒肺热证

证候: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扇,咳而不爽,吐痰粘稠,伴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苔薄白或罩黄,舌边红,脉浮数或滑。

病机:寒邪束表,热郁于肺,肺气上逆。

治法:解表清理,化痰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

常用药:麻黄宣肺解表;黄芩、桑白皮、石膏清泻里热;苏子、杏仁、半夏、款冬花降内郁,咳喘上气,目胀睛突,恶寒发热,脉浮大者。

表寒肺热证

证候: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扇,咳而不爽,吐痰粘稠,伴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苔薄白或罩黄,舌边红,脉浮数或滑。

病机:寒邪束表,热郁于肺,肺气上逆。

治法:解表清理,化痰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

常用药:麻黄宣肺解表;黄芩、桑白皮、石膏清泻里热;苏子、杏仁、半夏、款冬花降内郁,咳喘上气,目胀睛突,恶寒发热,脉浮大者。

痰热郁肺证

证候: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质黏色黄,或夹有血色,伴胸中烦闷,身热,有汗,口渴而喜冷饮,面赤,咽干,小便赤涩,大便或秘,舌质红,舌苔薄黄或腻,脉滑数。

病机:邪热壅肺,蒸液成痰,痰热壅滞,肺失清肃。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方药:桑白皮汤加减。

常用药:桑白皮、黄芩清泻肺热;知母、贝母、射干、瓜蒌皮、前胡、地龙清化痰热定喘。

痰浊阻肺证

证候:喘而胸满闷塞,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黏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食少,口黏不渴,舌苔白腻,脉象滑或濡。

病机:中阳不运,积湿生痰,痰浊壅肺,肺失肃降。

治法: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常用药:法半夏、陈皮、茯苓化痰;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化痰下气平喘;杏仁、紫苑、旋复花肃肺化痰降逆。

肺气郁痹证

证候: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著,或无痰声。平素常多忧思抑郁,失眠,心悸。苔薄,脉弦。

病机:肝郁气逆,上冲犯肺,肺气不降。

治法:开郁降气平喘。

方药:五磨饮子加减。

常用药:沉香、木香、川朴花、枳壳行气解郁;苏子、金沸草、代赭石、杏仁降逆平喘。

二、虚喘 

肺气虚耗证

证候: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吼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或见咳呛,痰少质黏,烦热而渴,咽喉不利,面颧潮红,舌质淡红或有苔剥,买软弱或细数。

病机:肺气亏虚,气失所主。或肺阴亏虚,虚火上炎,肺失清肃。

治法: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常用药:当参、黄芪、冬虫夏草、五味子、炙甘草补益肺气。

肾虚不纳证

证候: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形瘦神惫,跗肿,汗出肢冷,面青唇紫,舌淡苔白或黑而润滑,脉微细或沉弱;或见咳喘,面红烦躁,口咽干燥,足冷,汗出如油舌红少津,脉细数。

病机:肺病及肾,肺肾俱虚,气失摄纳。

治法:补肺纳气。

方药:金贵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常用药:附子、肉桂、山萸肉、冬虫夏草、胡桃肉、紫河车温肾纳气;熟地、当归滋阴助阳。

正气虚脱证

证候:喘逆剧甚,张口抬肩,鼻息气促,端坐不能平卧,稍动则咳喘欲绝,或有痰鸣,心慌动悸,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如珠,肢冷,脉浮,浮大无根,或见歇止,或模糊不清。

病机:肺气欲绝,心肾阳衰。

治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代表方: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常用药:人参、黄芪、炙甘草补益肺气;前方扶阳固脱,山萸肉、冬虫夏草、五味子、蛤蚧摄纳肾气;龙骨、牡蛎敛汗固脱。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u/292903992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