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六病排序之谜

 陈鑫医师 2016-10-28

在《伤寒论》里头,六病的排序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而对于为什么要这样排,历代注家都尝试对其作出解释,但都不能尽如人意。

现在意见比较集中的解释是用十二经络的理论去解释,首先是为什么不说十二经而说六经,是因为足经管的范围大,所以以足经为代表,言足不言手,这样十二经就成六经了;接着就是解释它的排序,说是外感后的这个传变,是第一天太阳受病了,第二天传给阳明,第三天就轮到少阳,第四天传太阴,第五天传少阴,第六天传厥阴,到这呢,这病就要好了,要是不好,就又会传回太阳去,再来一个循环,直到病好为止;这是黄元御提出来的解释。还有的说这个病由外往里地传变,外是太阳,依次往里来就是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厥阴是最里头的,所以这个排序,厥阴就排到最后。这些都是将伤寒的六种病型当成了六条经络地去解释,是用《内经》的思路去解释仲景《伤寒论》的结果。

其实以上的这些解释都不对!伤寒的六病跟十二经络(六经)是两码事,说的不是一个东西,不能混为一谈,是不能用十二经络(六经)的理论去解释伤寒的六病的,这可以从仲景在全本《伤寒论》里只说太阳病、少阴病之类而从来不说太阳经、少阴经就能清楚看出来,可见仲景所说的太阳病、少阴病指的是不同的病变类型而不是太阳经、少阴经这些经络,他根本就只是想着不同的病型而没有经络的概念,所以全书就只是说病(病型)而不会想到要去说经(经络)。另外,《伤寒论》也确实讲的是疾病由外到里的传变,但它不是厥阴在最里头、少阳在阳明的更内层的这种说法的,这种说法也不对,它是有自己的一套排序思维的。

关于伤寒六病的排序,经方大家胡希恕前辈讲得是比较透彻合理的。伤寒的六病,其实说的是人体与疾病作斗争时的表里、阴阳的问题。表,指的是皮肤、肌肉这块体表的地方;里,指的是胃肠消化道这块在最里头的地方;那么剩下的表与里之间的这块广大的空间,包括整个的胸、腹腔,以及心、肝、脾、肺、肾、膀胱、子宫等多脏器,就归属于半表半里。那么疾病由外向里传,先是表,病不解,就再向里传,传半表半里,影响到人体的多个脏器,再不解,要是滞留不去,最终会导致多脏器的衰竭,从而致人于死,也有不滞留的,继续往里传,就到胃肠道了,这个地方是人体抵抗疾病的最后一道防线,这个病传到这里,要么就病解,要么就死人,就到了最后的大决战阶段了。所以从上面的病传情况看,表、里都比较单纯,情况也好判断,而半表半里最复杂,最不好确定,所以仲景先生很聪明,他就用个排除法,先辨表和里,要是这个病既不在表也不在里,那剩下来就一定是半表半里了,多巧妙的一个法子啊!所以这个《伤寒论》都是表里情况排前面,半表半里排最后,但不是说半表半里是最里面的,这样认识是不对的,他是出于辨证方便的原因,所以才把半表半里排最后的。

至于阴阳,阳代表一种兴奋、亢奋、主动、进攻型的状态,也主外、上;阴代表一种安静、沉衰、被动、防守(挨打)型的状态,也主里、下。那么在人体与疾病作抗争的过程中,病传到每个部位,人体都必然会出现或阴或阳的反应,所以上面说的表里加上这里说的阴阳,就形成了六种不同的反应:表之阳为太阳,表之阴为少阴;半表半里之阳为少阳,半表半里之阴为厥阴;里之阳为阳明,里之阴为太阴。他说的是在三个部位上出现的六种不同的反应,与经络的理论一点关系都没有,根本就是不相干的两种东西。所以伤寒里只说太阳病啊、太阴病啊之类,而不说太阳经、太阴经,只说病,不说经,就是这个道理。

知道了这些,我们现在就可以来研究它的排序问题了。首先是讲阳性反应,阳主外,从外面讲起,外、里、半表半里(排除法的剩余者),依次就是:太阳、阳明、少阳。讲完了阳就讲阴,阴主里,从里面开始讲起,里、外、半表半里(排除法的剩余者),依次是:太阴、少阴、厥阴。所以就形成了现在的这种六病排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所以这个跟十二经络没关系,也不是有的人说的厥阴在最里头那套说法。

那么病传是由外向里,讲阳从外向里讲是对的,但为什么讲阴要从里向外讲呢,这不是把病传的路线给讲反了吗,病可不是由里向外传的啊?其实他这样说,跟仲景的一个治疗原则有关。什么原则?就是当表证与里证同时存在的时候,阳性病的,通常必须先解表后攻里,阴性病的,通常必须先救里后救表。所以它在排序上,讲阳,也就先表后里,讲阴,就特意先里后表。所以它这个排序不是随便排的,里头充分体现了仲景辨证和论治的方法和原则。

所以我们在读伤寒的时候,要从条文里仔细体会仲景写这本书的思维方式,才能真正明白他所要说明的意思。不能拿《内经》的理论往里套,也不能想当然地就简单地认为由表到里就是太阳最外,依次是阳明、少阳、太阴、少阴,最里头是厥阴,这些方法和思维方式都是不对的,要是拿这套方法和思维去解读伤寒,可以很肯定地说,一辈子也不可能真正读懂、搞透伤寒的意思!要真正读懂伤寒、搞透伤寒,只有用伤寒自己特有的这种思维方式、辨证方法和治疗原则去读、去理解,才能从根本上全面地读懂伤寒、理解伤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